【梁满仓:《关于“曹魏”的几个概念》】
(2010-02-01 22:19:03)
标签:
历史建安大墓都城曹操曹魏东汉梁满仓高陵杂谈 |
分类: 围观学界 |
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高陵以后,在全国各界引发热议。热议中出现对曹操高陵不同的称呼,有的称之为“东汉大墓”,有的称之为“曹魏大墓”,有的称之为“曹操墓”。这里牵涉到三国史研究中关于曹魏的几个概念,很有必要加以说明。
三国史研究中,习惯于把建安元年(196年)作为起点,讲三国历史把建安这二十多年的时间算进去。这是因为建安年虽然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但此时的东汉朝廷已名存实亡,三国局面实质上是在这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内酝酿形成的。很多对三国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期,例如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昌定都、曹操统一北方、曹孙刘赤壁之战、曹刘争夺汉中、孙刘夷陵之战、曹操封魏王、刘备称汉中王等等。三国在建安年间酝酿形成,建安年间包含着魏、蜀、吴三国建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建安年间的曹氏政权称为曹魏也未尝不可,就像我们称此期江东的孙权政权为孙吴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具体地研究曹魏政权时,就不能用这种笼统概念。严格地说,曹魏政权的概念可以分成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封为魏公以前,此时曹氏政权没有魏的称号。第二个时段,曹操封为魏公后,七月,在邺城建立了宗庙,按照《春秋》之义,有宗庙就可称为都城,意味着邺城成为魏都。尤其是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以后,不但有了都城,还有了魏的国号。此时的曹氏政权虽可称“魏”,但仍不能称“曹魏”。第三个时段,曹魏时期。“曹魏”代表着一个朝廷,一个国家政权,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必须有国家的都城;二,这个国家最高首脑皇帝必须由曹姓的人担任;三,必须有自己的年号。具备这几个重要条件只能是在公元220年十月,曹丕称帝,建元黄初,定都洛阳以后。而曹操封魏公以后直至去世,曹操最高做到魏王,邺城只是王都,东汉王朝的都城仍为许昌,皇帝仍为刘姓,建安仍是汉献帝的年号,所以不宜称曹魏,曹操的陵墓不宜称“曹魏大墓”,称“曹操墓”或“曹操高陵”比较严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中国文物报》2010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