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究竟是什么?
(2009-08-12 05:38:46)
标签:
夏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学夏族夏王朝历史文化 |
分类: 我看学科学说 |
作為《中國考古學大辭典》夏商周卷的主編(之一)和召集人,我把“夏文化”這一條留給了自己。
不是我的年輕同仁無法把握它,大家都可以寫出符合要求的辭條。
身為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主持人,學界同仁都認為我是搞“夏文化”的,可說句老實話,作為考古人,我帶著我們的團隊發現了二里頭宮城、城市道路網、帶中軸線的宮室建築群、圍坊作坊區……但真的不知道它們姓夏還是姓商,或者既不姓夏也不姓商,不知道所謂的“夏文化”究竟是什麼。正是懷著這樣一種複雜的感覺與心緒,在“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等早已寫就的同時,“夏文化”一條就那麼一直被放著,不知如何動筆。
討論和批判。
夏文化
“夏文化”是中國考古學誕生後提出的一個考古學與歷史學整合層面上的命名。它不同於以典型遺址或最初發現的遺址地名命名的考古學文化的命名。其前提是認可夏王朝的真實存在。一般指夏王朝時期夏人活動地域內的物質文化遺存,也有的學者認為應指夏代在其王朝統轄地域內夏族(或以夏族為主體)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存。其核心議題是指認這一以傳世文獻記載的族屬和王朝命名的文化究竟對應于何種考古學遺存。
由於缺乏當時的文字材料,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的關於夏文化問題的討論一直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夏文化曾分別被推定為中原腹地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二里頭文化等。目前,學術界傾向于中原龍山文化後期與二里頭文化屬於夏文化。但也有人分別指認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江浙等地的古代遺存為夏文化。(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