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104>以璋为首的玉器的扩散

标签:
中国文明史华夏王朝城市都邑考古文化原创杂谈 |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
在二里头文化出现前夜的龙山时代,起源于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数种大型有刃玉器如璋、斧、刀等向西传播。在地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大量出现,又从那儿扩散至黄河上游。进入二里头时代,玉璋又从中原地区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
始见于龙山时代、持续兴盛至二里头时代的玉璋,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因最早见于龙山时代的海岱地区而被命名为龙山式,一般器形简单、无纹饰,有一组(一对)对称的扉齿或扉齿低矮;一类习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已如前述,器形和纹饰趋于复杂,一般有多组扉齿,刻有细线纹(平行线纹和网格纹),这类璋被命名为二里头式。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由龙山式演变为二里头式的时间,大概在二里头文化的早、晚期之际。
前述地处南北要冲的陕南商州东龙山二里头时代遗址,在一座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墓葬中,出土有玉(石)璋、钺、斧三件有刃器和圆形的璧,有刃器的组合与二里头遗址略同。玉璋为龙山式,以黑玉制成,应是从外地输入的。
地处河南南部的南阳盆地,以至再由此南下即可到达的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龙山式玉璋和二里头式玉璋互见,有的形制上有所变化。在一些遗址,龙山式、二里头式玉璋与陶盉共出,表明它们是同时使用的。此外还见有二里头文化所特有的璧戚。
从长江中游再向南,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香港乃至越南北部,龙山式和二里头式玉璋都有发现。其中也有龙山式和二里头式玉璋同出于一处的例子,这应是长江中游的玉璋组合向南扩散的结果。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三星堆文化的玉璋基本上属二里头式,有的端部演变为戈形,属于新见的形制。这些玉璋显然都是模仿二里头式玉璋在当地制作的。它承继了长江中游玉璋的风格,与陶盉一道延续至商后期。同出的还有玉圭、玉戈以及玉璧等。
要之,南传的玉璋,应当与陶盉(鬶)一样,都是以二里头文化兴盛期文化因素的扩散为契机的。这些玉璋的年代,因往往缺少共存遗物,且有长期传世后埋藏者,并不单纯。不过,如果把这些相距甚远的出土地点联系起来看,可知位于其分布中心的二里头遗址应是其扩散的起点或者中介点。
捧越南北部出土大璋,邓聪教授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