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早的中国88>“五谷”齐备

(2009-07-17 06:10:40)
标签:

中国

文明史

华夏

王朝

城市

都邑

考古

文化

原创

杂谈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文明形成的必要前提之一。在东亚大陆多元的农业体系中,以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主的旱地农业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生业。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且易于消化。在现代中国北方,妇女怀孕生产期间,以及人们每天的早餐,都还经常喝小米粥。黍(脱壳后称黄米)有黏性,营养价值高,在中国古代多用于酿酒。粟和黍也是二里头文化时期最主要的两种农作物。

在包括二里头遗址在内的中原地区多个遗址的二里头时代堆积中发现了水稻、小麦和大豆。其中二里头遗址炭化稻谷的数量约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三分之一,仅次于炭化粟粒的数量,说明稻谷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小麦可能是由西亚传入中国的,在龙山时代的黄河流域即有发现,二里头时代则已传入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野生大豆在公元前六千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就有发现,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栽培驯化。大豆等豆科植物,这时应已成为粟、黍以外的另一主要栽培作物。中原地区到了二里头时代,后世所谓的“五谷”——粟、黍、稻、麦、豆已基本齐备。

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农业的总体产量,而且还能够减少单系粮食种植的危险系数,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时应已能够在同一块耕地上加以轮作。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谷物收割工具有石刀、石镰和蚌镰等,未见铜制农具。可见在王都还生活着不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最早的中国88>“五谷”齐备

陶器上的农作物图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