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83>绿松石制品及作坊的发现

标签:
中国文明史华夏王朝城市都邑考古文化原创杂谈 |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
绿松石,一般以蓝绿两色为基调,有蜡状光泽。因色彩艳丽,古今中外都被用作装饰品。在学术界,绿松石一直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玉”而受到关注。在二里头时代,它也的确与玉器一样,作为高端消费品为贵族阶层所使用,具有身份象征的意义。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制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小型管、珠之类人体装饰品,如耳饰和项饰等,其二是用于玉器、漆木器和铜器上的镶嵌。镶嵌绿松石使得这些贵族奢侈品作为礼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即使是装饰用的绿松石制品,在二里头文化中也仅见于贵族墓,而与殷墟时期普通人即可随意佩戴绿松石饰品的情况有所不同。可见在二里头时代,无论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各类镶嵌绿松石制品,还是工艺相对简单的装饰品,绿松石制品的使用范围只限于贵族阶层。
近年,我们又在宫殿区以南的官营作坊区内发现了一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发掘了一处二里头文化晚期的绿松石料坑。料坑内出土绿松石块粒达数千枚,相当一部分带有切割琢磨的痕迹,包括绿松石原料、毛坯、破损品和废料。这批材料,提供了绿松石器工艺分析的绝好标本,可以从中获知原石开采后从打击劈裂、切割、研磨到穿孔、抛光、镶嵌和拼合等一系列的技术细节和工艺流程。经钻探得知,料坑附近及以南不小于1000平方米范围内集中见有绿松石料。由此推测,这里应是一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从现有出土遗物看,该作坊的主要产品是绿松石管、珠及嵌片之类装饰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处绿松石器作坊紧邻宫殿区,在其南的铸铜作坊一带以及宫城内的某些区域也发现有小件绿松石成品、半成品、石料和废料等,有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绿松石作坊。这些情况都表明绿松石器的生产可能是在王室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