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代考古》(三)编后记

(2009-06-27 06:24:21)
标签:

三代考古

研究

笔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

青铜文化

夏商周

文化

分类: 学史钩沉

    《三代考古》(三)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大家应当已从目录和内容上,看到了这辑的一些变化。从本辑起,《三代考古》丛书的编辑方针拟作适当调整。其特色可概括为:

    内容上——主流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

         研究论文与专题笔谈相结合;

    作者群——资深学者与青年学者相结合;

         所内学者与所外学者相结合。

    除本研究室同仁的论著外,我们将陆续邀约本所其他部门,以及国内和国外致力于三代考古及相关研究的学者为文集撰稿。文集将根据需要分为若干板块。

    承蒙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先生慨允,其关于偃师商城性质的大作得以收入本文集,是我们至感荣幸的。2008年6月,适逢第四届东亚考古学会大会[Fourth Worldwide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 (SEAA)]在北京举行,又蒙参加此次大会“中国青铜时代新探”专题讨论小组的五位中外学者赐稿。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峰教授惠允从其英文新著之中译本中抽出专章在本文集中先行发表。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以参加我们发起的“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考察活动的心得为契机,直接完成并提交了研究论文,特安排在“专题研究”板块中刊出。老中青三结合,海内外共研讨。不同的思路和角度相互激荡,不同的方法与观点交相辉映,使我们的文集大为增色。在此谨向诸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几位外国学者论文的译校工作,花费了我们不少精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彭小军同学在其中出力尤多。考虑到它们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刺激和借鉴意义,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闫向东社长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亚娜女士、刘能女士的辛勤付出。

    囿于能力和精力,本文集的编纂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挚地希望学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希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代考古》丛书能办成整合三代研究、展现学者风貌、增进学界交流、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

                                                            许 

                                                           2009年3月5日

 

附:

                               《三代考古》(三)目录

 

理论思考

何  驽:都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从陶寺城址和二里头遗址都城考古分析看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

高江涛:聚落形态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许 宏: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黄川田 修:华夏系统国家群之诞生

    ——讨论所谓“夏商周”时代之社会结构

宋江宁:关于“先周文化”的几点思考

李  峰:重新认识西周国家

    ——对早先理论和模式的反思 

专题探索

徐良高:先秦城市聚落中的水与水系

德留大辅 钟ヶ江贤二 赵海涛 陈国梁:关于中国早期青铜时代陶器色调的研究

    ——以二里头遗址为例

邓  聪: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玉器因素举例

松丸道雄:关于偃师商城和伊尹关系的假说

曹慧奇:偃师商城商代初期地貌的复原及其与城址布局的关系

何毓灵 岳洪彬:殷墟文化一期再认识

杜金鹏:殷墟宫殿区乙二十组建筑基址研究

唐际根 荆志淳:商时期赣江流域的青铜文化格局

郭妍利:也论苏埠屯墓地的性质

唐锦琼:爵的“右手性”及其文化背景简析

严志斌 洪 梅:殷商铭文青铜簋的时代

岳洪彬 苗 霞:试论商周筒形卣

宋江宁:商文化京当型与郑家坡类遗存关系探讨

孙周勇:西周制玦作坊生产遗存的分析与研究

    ——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个案研究之一

付仲杨:再论周公庙西周大型贵族墓葬群性质

印  群:谈偪阳故城的几个问题

丹羽崇史:从制作技术看战国时期江汉地区出土青铜鼎

 学苑杂弹

谷 飞:中国文明起源二题

徐良高:周公庙遗址性质杂弹

 

考察笔谈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活动纪要(陈国梁 赵海涛)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笔谈

    许  宏:以学界的互动把握青铜文化的互动(代前言)

    王仁湘:农牧文化互动:古代文明演进的历史模式

    塔  拉: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商周时期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互动

    曹建恩:夏商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古代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刘  绪:北方考古二题:2008年内蒙考察收获笔谈

    段宏振:太行山脉东西两翼: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互动的重要通道

    陈显丹:文化交流所见交通“大动脉”

    王立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非龙山化过程及骨卜习俗的先进性

    施劲松:文化互动视野中的西岔陶范

    何  驽:中原与北方文化互动决定中国文明核心形成于黄河中游地区

    徐良高:考古所见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的互动

    谷  飞: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互动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易  华:东亚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

    王志浩、杨泽蒙:有关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新收藏与再认识

    梅建军:应关注早期冶金复杂化进程的社会背景

    赵志军:小麦东传与欧亚草原通道

    张  君:对“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考察活动的几点感想

    刘国祥:新时期考古学研究传统的坚持与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2006~2008年度科研成果存目

编后记

 

(《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