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早的中国42>中庭可容万人的朝堂建筑

(2009-06-01 06:57:32)
标签:

中国

文明史

华夏

王朝

城市

都邑

考古

文化

原创

杂谈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在已发掘的10座大中型建筑中,1号宫殿基址是面积最大的一座。

它是宫城西路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使用时间基本和宫城相始终,也是二里头文化晚期。这是一座建立于大型夯土台基之上的复合建筑。台基平面略呈正方形,仅东北部向内凹进一角。整个台基东西长 107米,南北宽约99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发掘时台基仍高出周围地面将近1米。建筑由主体殿堂、四围廊庑和围墙、宽阔的庭院和正门门塾等单元组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布局谨严,主次分明。

如果你对10000平方米这个数据还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那么可以把它和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比较一下。国际标准足球场地的长度是105米,宽度为68米,总面积才7140平方米!当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凸现于东亚大陆的地平线上,它的出现背景和象征意义,是可以想见的。

1号宫殿基址主体殿堂位于台基北部正中,凸出于台基面之上,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面积900平方米。其上部已遭破坏,宫殿上仅存有一些立柱遗迹。依照这些遗迹,有的学者将殿堂复原为面阔8间、进深3间、周围有回廊的木构建筑;也有学者认为应是有四围墙壁而无堂室分隔的敞亮殿堂。至于屋顶,一般认为可能为四面坡式。这是一座体量庞大、巍峨壮观的高台建筑。面阔8间的偶数开间数,表明它的前门也应为偶数,最可能是两座。

殿堂坐北朝南,这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惯常的格局。它应当出于实际功用和象征意义两方面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建筑物最大程度地暴露在北半球明亮、温暖的阳光下。统治者面朝南方接受臣民的觐见,正符合孔子把有道之君比作北极星的政治理念(《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主殿南距大门约70米,堂前是平整宽阔的庭院,面积约5000平方米左右,可以容纳数千人甚至上万人。从院内向矗立在高高的台基上的主殿望去,想必会生发出一种敬畏的感觉。这样的设计,让人想到萧何为汉高祖刘邦建造未央宫时的思路,其理念是“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史记·高祖本纪》)。

1号宫殿正门在南庑的中部,对应主体殿堂。门址上残存的建筑遗迹有柱础和墙基,纵贯建筑有3条门道,宽约2.53米,门道上发现有安门的遗迹。门道外的路面向南倾斜延伸。3条门道将该建筑分为4部分,每部分各应有房间,古代称“塾”,即现在所谓“门房”。专家推测这应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大门建筑。这种带有塾的穿堂式大门,奠定了后世宫门的基本形制,直至清代晚期。

宫殿外围是廊庑与围墙。其中北、东、南三面廊庑都有内、外廊,中间以木骨墙相隔,墙内外各有成排的廊柱,形成宽约3米的廊道。西庑则只有内廊而无外廊,廊道宽约6米。廊柱间距均为3米余。四周廊庑都可复原为两面坡的带顶回廊。

1号宫殿院内发现有若干埋葬着人牲和兽牲的祭祀坑。其中位于主殿后面的一个祭祀坑最为令人瞩目,坑的周围埋葬3人,死者或肢骨脱位,或下肢作折跪状,或俯身似被捆绑状。主殿西侧和东南也各埋有1人,上肢被捆绑或被斩掉手足。这些应都是祭祀时的人牲遗骸。

一般认为,1号宫殿应是统治者进行祭祀活动、发布政令的礼仪性建筑,但究竟属宗庙还是“朝堂”,抑或别的重要建筑,则众说纷纭。用主殿、门塾和廊庑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主体殿堂坐北朝南,前临广庭的格局,为此后中国历代宫室建筑所承继。其建筑规制在中国文明史和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