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4>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阳盆地
(2009-04-25 14:09:54)
标签:
中国文明史华夏王朝城市都邑考古文化原创 |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
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级的重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初成王开始营建东都洛邑时,在一次祭典上对宗室子弟宣布的诰命。其中讲到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就有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曾祭告上天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欲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这篇铭文把“中国”的最早地望确指为洛邑所在的洛阳盆地及以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史记·周本纪》在记述这段历史时,也引用周公的话,认为洛阳盆地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为西周王朝所青睐,被认为是“天下之中”而营建东都的洛阳盆地,在长达200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建都于此。司马迁的《史记》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载(《史记·封禅书》);其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营建都邑。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今天,在东西绵延30多公里的盆地中心部,由西向东排列着东周王城、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等五大都城遗址,被誉为华夏文明腹心地区的五颗明珠。其中,二里头遗址就是洛阳盆地这一最早的“中国”区域内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前一篇:<最早的中国3>看看文献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