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著述何以需要不断重写】
(2009-03-25 19:11:28)
标签:
历史文化人文科学创新杂谈 |
分类: 宏观史界 |
任何重要的历史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之历史研究著述,都非一锤定音。相反,几乎每一新时代到来,都有修订或重写的新作出现。这除了说明,历史从来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总是从现实需要出发而有所取舍。另一方面,从历史研究本身看,这种修订或重写之必要,则在于作为历史痕迹的资料,总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或者能丰富以往的研究,或者能修正以往研究的错误。此外,更重要的是,随着理论的创新,使历史研究的视野不断开阔,而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段也日新月异,从而使历史研究著述必须不断更新。而唯如此,才有可能使历史研究不断逼近历史之真。
轻薄历史,必然使人变得浅薄。记得恩格斯说过,人文科学本质上都属于历史科学。因此,过去说“哲学就是哲学史”,不无道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历史学乃是一切人文科学的基础,值得一切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者重视,岂可轻薄?
中国今天,正处于一个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需要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和书写自己几千年的文明史,以求在反思历史中找回中华民族振兴和创新的文化的活水源头。历史也不单纯是一面呆板的镜子,其中还蕴涵着取之不竭的文化原创基因。因此,历史研究的目的也不是单纯回归或趋向历史的本真,而且更在于要激活其中所蕴含的原创基因。如果在这种意义上谈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就赋予了克罗齐这句话以鲜活的现实意义。无疑,当下的中国,非常需要给人们以创新启迪的历史研究著作。
——王树人(老树):《历史“复活”与历史理性》,《文景》总第53期(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