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亦此亦彼的观点变来变去的屋顶】

(2009-02-03 14:19:49)
标签:

考古学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宏观史界

    杨鸿勋先生原本主张一号宫殿主殿为“四阿重屋”,后改四阿单檐说,主要是其关于二里头一号宫殿属于商代抑或属于夏代之观点的改变,而并非有考古新发现或对原有遗迹现象产生新认识。他在《初论二里头宫室的复原问题》中说:“《考工记》载:‘殷人四阿重屋’。从遗址擎檐柱转角布置的情况来看,可证明屋顶确是四阿形式,至于是否重屋(重檐),仅凭遗迹已无法判断。这里,根据文献复原为四阿重屋的形式”(杨鸿勋:《初论二里头宫室的复原问题——兼论“夏后氏世室”形制》,《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而在《宫殿考古通论》中则说:二里头一号宫殿“从转角存有擎檐迹可以断定,其屋盖为四阿式。《考工记》说明三代宫殿特征时,指出‘殷人重屋,即‘重屋’为殷人所特有的。也就是说,夏王的宫殿还只是单檐四坡顶”(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32页、图27,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摸清楚杨先生的思辨脉络,也就知道其一号宫殿主殿屋顶形式之复原方案的依据和可信程度。

  ——杜金鹏:《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偃师二里头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

《考古学集刊》第16集,200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