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邑变迁与商代考古学的阶段划分(4)
(2009-01-16 07:32:54)
标签:
考古学都邑商代二里头郑州商城殷墟历史文化 |
分类: 我看学科学说 |
二、洹北商城与殷墟遗址群
殷墟遗址规模巨大,包含了众多的遗址,将其称为殷墟遗址群更为确切[1]。我们认为,其作为都城应始于洹北商城时期,由洹北向洹南的转移是都邑内活动重心的变化。无论从遗物演变还是聚落分布上看,洹北商城期遗存都应属于商代后期殷墟文化的初期阶段。
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对殷墟遗址群的发现与研究史作一简单的回顾。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我所安阳工作队和安阳市文物部门即曾先后在洹河北岸王陵区东北的郭王度、花园庄、韩王度一带发现商代遗迹,在三家庄、董王度等地清理过商代窖藏和墓葬,出土了铜器等遗物[2]。80年代后期发掘者把小屯与三家庄发现的年代稍早的墓葬定为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偏早阶段[3],正式将近年被称为“洹北花园庄期”或“洹北商城阶段”的遗存纳入殷墟文化的范畴。80年代末成书的《殷墟的发现与研究》,更明确指出殷墟遗址群的范围时已囊括三家庄一带(即洹北商城西北部——引者注),而“该遗址的发现为了解殷墟早期的范围提供了新线索”[4]。学者们在讨论三家庄的发现时,也是把这一带看作是殷墟遗址群的一部分。如日本难波纯子女士在其关于殷墟青铜器的研究中曾论及“三家庄遗址,在殷墟中距小屯等中心性遗迹较远”,“陶器分期之第一期(“原文为‘陶一期’,相当于现在的洹北花园庄期——引者注)时的殷墟,可能还未作为都城繁荣起来。”[5]
90年代中期,发掘者明确提出原划定的殷墟遗址群的“保护范围划小了”,“从目前的发现情况看,殷墟的范围,东界大致为京广铁路一线,北界在三家庄、小营至秋口一线,西界以安阳钢铁公司西墙的南北延伸线为界,南为戚家庄、刘家庄一线,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6],显然认为后来发现的洹北商城一带均属殷墟遗址的范围。即使现在看来,上述结论的得出也是有充分的考古学依据,反映了遗存的实际存在状况的。(待续)
[1]王立新:《早商文化研究》2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河南安阳洹河流域的考古调查》,《考古学集刊》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孟宪武:《安阳三家庄发现商代窖藏青铜器》,《考古》1985年第12期。孟宪武:《安阳三家庄、董王度村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及其年代推定》,《考古》1991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三家庄东的发掘》,《考古》1983年第2期。
[3]郑振香:《论殷墟文化分期及其相关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一)》,文物出版社,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32~33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23、40~41、47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5]難波純子:《殷墟前半期の青銅彝器の編年と流派の認識》,《史林》第73巻第6号,京都,1990年。
[6]杨锡璋、刘一曼:《1980年以来殷墟发掘的主要收获》,《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