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体育 |
阳光、海水、沙滩、好莱坞、比弗利山庄,这是美国西海岸最具气质的城市洛杉矶的真实写照。这里有著名的洛杉矶湖人队,有凶悍勇猛的洛城特警,有着群星云集的穆赫兰道,也有众多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当然,在洛杉矶UCLA(加州大学洛城分校)的某个球馆内,来自中国的易建联也在进行着选秀前最为系统的备课,他正一步步融入今后必定属于自己的生活与事业。
1
在NBA的土地上,易建联不是登陆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人,可他却在洛杉矶经历着最为完备的“选秀课程”。很难想像一个中国球员的身边会有7名专职教练做着专业的培训,他们不一定是美国最棒的教练,可他们却让易建联成了第一个享有“最惠国待遇”的中国球员。庞大的经纪人团队让易建联有着充足的训练时间和极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他将在选秀前变得越来越强大,他有大把的机会在NBA夏季联赛中一显身手,他可以藉此得到一个理想的选秀位置。这种异地选秀特训在中国篮坛是前所未有的。
让我们把目光闪回到2001年。那一年王治郅成为登陆NBA第一人,他改写了中国篮球的历史,但仅此而已。在CBA联赛获得巨大成功的王治郅却没能在更高级别的NBA及格,这样的落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其实道理很简单,大郅缺席了太多小牛队为他量身定做的训练计划。而如今的易建联已经把备战选秀第一课开到了田径场上,开始了速度和移动训练,并在美国非常牛X的一位田径教练指导下进行,这种细节上的差别也是两个时代的最大不同。
在NBA,尤其是作为新人的菜鸟赛季,如果没有充分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再有天赋和才气的球员都有可能流于平庸。大郅并没有获得一个良好的开始,也就谈不上未来的成功。如果王治郅在1999年就到小牛队报到,或是在2001年的夏天里参加小牛队的夏训和夏季联赛,他的前景或许会更好,至少NBA不会只有一个姚明在战斗。
易建联不同,在他所处的时代,社会的一切都变得规范和有秩序,他可以从容地面对选秀和未来的挑战,同时他也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易建联居住的城市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但在打球这件事上,他却没有任何特殊化,他只是按照属于自己的轨迹向前走。
与大郅相似,阿联在出道之日就被NBA球探盯上了,他在很早就拥有了CBA总冠军,他有着更早加盟NBA的时机,可他选择了参加2007年NBA选秀,而不是去年,或是之前的某一年。对易建联来说,或许2007年是最合适他的一年,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他有着充分的主动权。
2
在参加NBA选秀这件事上,CBA高层和易建联的俱乐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简短的几个商业活动后,阿联便全身心投入到最为重要的“NBA训练”中。易建联可以为6月的选秀大会做一切能够做的工作,他的经纪人团队,他的NBA训练师会在短短几个月中提供出一份完美的“备战计划”,而阿联需要做的仅仅是在特训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虽然有着完备的训练计划和最为合适的选秀时机,可易建联却难以成为NBA新科状元秀,他的天赋和实力与美国造的奥登、杜兰特相比仍有一段差距,阿联很难企及2002年状元郎姚明的高度,就像他们身高相差十几公分一样。
说到姚明,他曾遭遇过尴尬无比的菜鸟赛季,状元秀的名号让他在第一个NBA赛季始终处于媒体和对手的“狂轰滥炸”中。2002年,姚明凭借着出众的身高和良好的天赋成为NBA状元秀,可他却在拥有一项无上荣誉的同时,丢掉了一个完整的季前训练,这直接导致姚明在NBA最初的两个赛季中难以展示出状元的实力。
姚明恶补了两个赛季的对抗力量和篮下进攻技术才真正适应NBA,他现在不输任何一个NBA内线球员,可他完全有可能可以做得更好。2002年选秀大会之前,姚明也曾到美国进行训练,但同易建联目前完备的训练计划和充足的时间相比,前者无疑逊色许多。2002年姚明没有参加新秀通常要经历的菜鸟必修课——NBA夏季联赛,而易建联则可以在2007年7月迎来检验NBA特训效果的夏季联赛和季前赛,对于新秀来说,这是难以弥补的。
也许易建联难以达到姚明在NBA所取得的成绩,可仅对新秀而言,易建联无疑领先了姚明一步,他或许比后者更快地适应NBA。
3
从NBA所需要的技术层面和身体状况来看,易建联的NBA新秀年要比王治郅、姚明具备优势。大郅习惯用脚步移动和三分球进攻,他当年是非常典型的“国际球员”;姚明有身高,但他当时并不具备完全进入NBA内线硬打的能力;阿联没有王治郅的技术,也没有姚明的身高,可他的打法却是最像NBA内线球员。
面对身高体壮的黑人球员,易建联往往表现得比两位前辈更加果敢和坚决,他很少躲着进攻,而是很直接地去与对手发生身体接触,他的球风与大郅、姚明的时代相比,硬朗了好几倍。另外,易建联的对抗力量和肌肉强度也要好于同时期的大郅和姚明,这是在NBA打拼的硬道理,尤其是在内线。
在新秀年的进攻时间里,大郅和姚明多数情况下会以投篮为主要进攻手段。虽然易建联目前惟一可以被算作优势的也就是高位跳投,但在篮下,他或许可以用更加硬朗的手段来终结进攻。这一点在去年的中美对抗赛和世锦赛上与梦七队的交锋中已出现过多次,在面对霍华德、布兰德和米勒这样的美国中锋时,易建联仍坚持向内线打。命中率虽不高,可这已经提供出一个信号,那就是阿联在骨子里并不惧怕“美国方式”,而且他很愿意用这种方式拓展自己的NBA事业。
在身体上,易建联无疑是中国球员在新秀年时期最好的一个,但他必须要更加强壮,因为那是姚明的成功之道。而技术上,他应该借鉴王治郅聪明的一面——在场上合理地选择进攻手段。让人欣慰的是,在恶补NBA训练手段之前,阿联开始从基本功练起,这是一种返璞归真,也是适应高强度训练的初始阶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