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簠斋旧宅回忆(三)
原文地址:2013年08月23日作者:枝头绿莺
昨天写了万印楼的位置。今天再继续介绍这个大院的布局。上面写了南北过道是用木头围栏。出了过道门。就是一条面对正大厅的甬道。这个大厅大家叫它过厅是七间房子,里外 外间客厅, 屋里摆着会客的桌椅,墙上的字画和桌上的摆设也自然是不能少的。这里是当年接待外客的地方,家里成天宾客满庭。为此雇佣一些做细活的家佣(那时叫细觅汉),他们平时没事就打扫卫生,擦桌椅板凳;来了客人就倒水递烟。出了朝北的大门又是一个间隔的院子,一条甬道通向第二个大厅,也是七间房子。这个大厅是这个大家庭议事(开会)的地方。家里有重要的事情,比如婚丧等,都在这里办。我母亲在这个大家庭碰到一次婚事,就是二舅君藻结婚。我母亲说非常热闹,每个大厅门外和院子门外都悬挂着用红绸子团成一个个拖着飘带的红彩球。家佣们个个忙里忙外,但是再忙乱也不能乱了规矩。凡是能到的地方,或是不能到的地方都有严格的规定。出了这个北门,又是一个间隔的院子,一条甬道通向第三个大厅。这里也是七间房子,没有隔断, 是祠堂(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
总之院子靠西就是这三排大房子,每排七间,一排用一个院子做隔断,也算这个大家庭主要的经济政治中心。(一笑)
再往下面就是住屋, 我姥爷弟兄五人,每个弟兄都结了婚。他们也是住着三排房子,在这三个大厅的东面并排着。 我母亲的住屋和祠堂并排着。是最后一排,住着我姥爷一家和四姥爷一家, 中间一排房子住在二姥爷二大娘,还有五姥爷的母亲(我母亲叫她奶奶)。最前面一排住着大姥爷一家和五姥爷, 那时候陈文会姥爷已经到北京住了,是君善大舅住五间,五姥爷夫妻住着两间。 这就是我母亲在潍县的状况。当时虽然经济大不如以前,但是局面还是和原来一样, 再就是后面一个大大的园子。我母亲说当时盖房子时,为后花园留出好大一片的地,后来也不知为什么没有建花园。不过院子中间,当初在前面盖房子时, 剩下的砖瓦和木料就堆在那里,天长日久长满了草,也栽了树,形成了一个假山。院子里很热闹,有一块地是用大理石和汉白玉石凳围住(下一篇专门介绍这里),不让人进。在这个大院子周围盖着佣人们住的房子, 他们拖家带口, 有专门挑水, 劈木头, 推车买东西等等, 大多都是做粗活的。(叫他们粗觅汉)我母亲忘不了有一家姓刘,父亲外号叫刘大嘴。我母亲没事时,徐妈就带着她到那里去找她的三姑娘。我母亲还记得她叫“换",比我母亲大几岁。每当见到我母亲去了,就去采很多野花野草, 两人一起过家家玩,那是母亲一段非常愉快的童年往事。 他们家对少爷小姐很好, 刘大嘴经常给我三舅逮蛐蛐玩, 我三舅很感谢他。这年到了八月十五, 想送礼物给他 ,可不好意思问我姥娘要。于是就写信给我姥娘,说要一斤月饼送刘大嘴,可那时他还不会写嘴这个字,就写了刘大口, 后来大家当笑话讲。
后面一篇专门写厨房和厨师,上供是做什么饭菜,大厨房小厨房, 谁管, 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