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2013-06-21 09:51: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家史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大约在2000年前后,大表哥陈继奎到青岛六姨家探亲,看望三舅陈宪章,其间走访了青岛博物馆、琅琊台古迹,他的访问是紧紧围绕着先祖簠斋先生收藏之重宝,探求原委的。事后他手写了一篇笔记:《琅琊台与灵山镇古城》,抄在稿纸上,此件是六姨日前托表妹张凡寄给我的,想必是大表哥写好后专门寄给六姨的,应该是没有发表过的。

鉴于此篇文字涉及众多簠斋藏器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故打字全文发表在博客上,供有兴趣者阅读。

因为眼睛视力减弱,所以分两天打完字。

 

 

老虎2013-6-21 6-22修改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琅琊台与灵山镇古城

 

   世纪之交。伏暑中应宪章三叔和绣章六姑之召。前往青岛探亲,盖六姑结婚后即定居青岛,六十余年未曾谋面。按计划往青岛博物馆参观,六姑同往,欲观吾家旧藏近五千片陶文。此批古文字材料。较甲骨文之发现早二十余年。今研究甲骨文者多,陶文研究几未兴起。何故?此古文字材料,自七七事变那年,即先后封箱於青岛图书馆和博物馆,既不展览对群众进行爱祖国文明之教育,更未提供学术研究之用。此类材料实有关中华文明之起源,有文字而开始人类文明时代,且关乎古史、古地、古经济等项,实为可惜。本欲做些说服工作,将此文物解放出来,不意大出所望,陶片五分之四已不知去向,真不知此是甚社会?

 转而欲参观久在念中之琅琊台,由张凡表妹陪同,杨伏生妹丈派车,且请八十高龄之绣章六姑前往胶州湾之胶南市。至博物馆,馆长纪中良君十分热情,其时彼正参加党会,竟请假陪同前往琅琊台。台之旧址及附近地区均有许多新建筑,已便其地成为旅游胜地,受时间限制,未得去灵山故城考察。回津后,余或转托张凡妹寄中良君数种材料,如簠斋致王石经书,其时西泉及日照丁氏正在琅琊访古而致之。此函从未发表,余更为之注释。中良君寄来该市所编之《琅琊台志》及自著《胶南先秦遗迹述略》等二文。志典文均甚可观,读之获益不浅。今略补拙见于后。

 琅琊台遗址及灵山卫古城,均应以更高重视。古城有谓明代古城者,或明代有卫所重建于此。明代建卫所,如天津卫,何等重要才设为所?该地出土古物,仅潍县陈氏於咸丰同治间,即获其四,田黄陈氏三量及始皇铁扣。簠斋古彝器考释多未印行发表。为三量非考释名。“区鋘考记”,原稿已献文化部,余仅有自钞本。为秦始皇铁权诏版,亦作考释及题记、在“秦诏版诗文集”中有曰:“虽非目睹,自是琅琊台迤南所出”。齐秦两代四器均属度量衡器,非偶然也。无岸口无关口,安易见此量器。此地既是南北海运大港,春秋战国五大海港之一,实属实。始皇三至琅琊,又徙黔首三万户,何故?秦徙贵族於京师,徙平民於此,史籍多有记载,均为强化其地。中国交通史书海运规模,一向少有记载,既有吴国渡海伐齐事,安可以越王勾践渡海至琅琊建陪都称霸中原。不见于“史记”,而疑之。《左传》亦有晋侯使赴吴,路径苢国见城旧,而认为苢必早亡之记载、后世金渡海至临安(今杭州),五大港口最南一港在余姚。伐南宋而大败事。中国海事必须以新颖材料新观点重加研究,十余年前,余往北载河休养,心知其岸端为秦始皇驰地,汉武帝亦来此,必有客观遗址,且为汉武帝时代一大军港,为楼船将军驻地,要求参观,受海军大兵阻拦而未得以考察,其地为证高丽之港口。次年即发现秦汉古迹见于报端。校党委女书记为之奇。

 灵山卫为古安陵之说,郭沫若要做释,诸民均有考定。安陵沿海滨。何得以成名城?余且认为安陵是齐之重要商业地区。传世之齐刀有三种文字:一为齐法货,二为节墨法货,三为安阳法货。余向有一观点,凡战国货币。以地名著于币面者,其地必为商业发达城市。封建开始后之新兴城市。齐法货乃齐之国币。节墨即今青岛北之即墨地,余曾参观其古城。(读节为即,读墨如密,古今同音),为齐国经济政治军事大都□,故燕乐毅伐齐,取七十余城,惟即墨与苢未下,何也?即墨与苢均为齐之经济与政治要地也。安阳或即安陵,应进一步研究,在齐即为大城市(今之灵山古城),因港口而※之商业城市,即就此点加之五大港口之一说,岂可轻视哉。

  研究胶南之琅琊与灵山之古城,应以海事与经济并重。以余观之,古之琅琊,今之青岛也。(青岛今后之发展,余也能想象)。

 仅据如是吐古今材料,尚不足以促使旅游部门之开发。旅游与文博岂能倒置。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陈继奎一篇重要文献笔记手稿

后记:表妹张凡读了我上述博文,写来评论,补充了大表哥陈继奎青岛考察一些细节,特

补充于后: 

继揆大表哥来青岛时,我对陈家事懵懵懂懂, 也不知表哥为什么要去琅涯台,觉得来青岛嘛,就要看看青岛的旅游景点。当时我爱人还当处长,所以派了个好车,司机也是我同学的儿子,一路上车开得很稳,我母亲和继揆表哥都是80多岁老人,我一路照顾, 朗涯台山顶不让私家车开上去,我们也打通了关系一直开到山顶,。可现在忘记了继揆表哥想了解什么。但是很清楚表哥为了看一个古代下水道,他已是80多岁的老人,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我很感动于是把那一瞬间拍了下来。等我找到这张照片,给你寄去一张。另外继揆表哥说,当时我们陈家捐献给国家文物,陈家随时都可以参观所以我陪表哥到青岛博物馆和有关人员交涉,正好领导不在家,和他们副馆长交涉很长时间,继揆表哥还带着李学勤的书,上面写着陈家捐献给国家的秦汉瓦片在青岛博物馆,可怎么说也不行,一般官员都不知还有秦汉瓦片,后来他们说领导来了再说。第二天我去听消息,领导干脆说是不是来了骗子,根本就没有捐献这一说。没办法我爱人通过他们局长找了文化局长,才得以解决。我和母亲继揆表哥去看了,他们拿出几片瓦片,还拿出一片假的,幸亏继揆表哥说没见过这一片。回来后继揆表哥很感慨,回去后写来信。 当时我觉得继揆表哥对甲骨文是最早文字有疑义,觉得还应该早些。当时的情况记得很清楚,可表哥的很多话没记住。今天先写着么多想起什么再和表哥交流。张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