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2013-04-03 21:58:58)
标签:

文化

分类: 行万里路观天下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西峰寺最古老的标志-院子里有1800年树龄的银杏王

 

今天去门头沟的万佛园为父母扫墓,天气不错,莲石路车也不多,很顺利地到达墓园,买了一簇鲜花,来到父母幕前,擦拭了墓碑墓座,正好赶上小燕和王跃也来扫墓,我们三人一起向父母三鞠躬,我说:“爸爸妈妈我们代表大家来看你们了,你们在天上还好吧?祝你们在天庭过的快乐、幸福!我们想念你们!”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在父母墓前祭拜

 

清明扫墓总是和踏青结合在一起的,扫墓后顺便到西峰寺走访了一遭


读父亲藏书「宛署杂记」,早就知道西山李家峪有个唐代的古寺_西峰寺,但

却不知道它就在万佛园的附近,一打听相距不过3公里,反正也打车来了,不如去看看,于是扫墓后就让车开去西峰寺,谁知道方向知道,具体位置却一路没有任何标志,问路人,也说不太清楚,只是提到西峰寺的地宫,一位农妇才说道,往里面开就到了,结果路到头了也没见有西峰寺标志,只是在大铁门里有西峰寺培训中心字样,"就是这里了",幸亏我事先上网知道西峰寺现在被国土资源部占为培训中心,守卫不让我们进去,的确门口挂着「谢绝参观」的牌子。但是经不住我的善意说明:“我们从很远的北京城来,只想看一眼祖国的古迹,请让我们看看吧"把门的老大爷见状说:进去看看就出来啊。
 其实进了大门到了院子里,看到的都是现代建筑,经我们仔细转悠,进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后,才见到宽敞的院子里,西峰寺原有的殿堂、古树、吴三桂的花园和戴滢的地宫,才一一找到,我抓紧时间拍了照,尽量记录下这座有800年历史古寺残留的痕迹: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从这个小门进去才能一睹西峰寺遗存面貌

                     关于西峰寺

明代的《宛署杂记》说:“西峰寺在李家峪,唐名会聚,元时改玉泉,正统元年太监陶容等重建,敕赐今名,有记。”

这就是说,西峰寺始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泉寺,寺内清泉一泓,名胜泉池。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当时寺址内有唐俊公塔,元月泉新公塔(后移戒台寺内)。有山门殿、天王殿、如来殿、毗卢殿、钟鼓楼及伽蓝堂、祖师堂、东西两庑环绕。清代寺院衰败,清末为郡王载洵产业,遂在寺后修造墓穴一处,为汉白玉石券洞结构,用材精良,雕刻精美。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排房30余间。寺南里许为载洵享堂,有殿堂 20余间。西峰寺今天的位置在北京门头沟区永定乡岢罗村西山窝中,这里山青水秀,景色绮丽。它的正南和西北与戒台寺、潭拓寺遥遥相望1984年辟为门头沟区博物馆。现为国土资源部占为培训中心,已不对外开放。

 

唯一残存的天王殿

 

 我们进入一个小门,第一座院落就很大。正北大理石台阶上有座大殿,据说这就是天王殿,已经成为西峰寺的象征性建筑,大殿锁着,我往里面看了看,屋内堆积的都是沙发椅等旧家具,完全没有古代寺庙殿堂的摸样。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仅剩的天王殿建筑成为西峰寺象征性的标志

 

1800年树龄的北京第一古树_白果王

 

 二进院子的正中矗立一棵深入云端的大树,可说是北京乃至全国的国宝;这棵植于汉代末年的银杏古树高40米,树围734厘米,遮阴面积约一亩,站在三公里外的山巅依然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姿。这棵古银杏树是京西最高大的银杏树,也是最古老、最粗壮、最茂盛、果实最多的银杏树,被人们誉为树王。这棵银杏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东汉末年栽种的,比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还要早一百多年。是西峰寺现存最古老的活文物,每到夏季果实累累,一串串倒垂下来,好像珍珠葡萄。茂密的枝叶一直垂到地面,现在古银杏树生机盎然,每年收果数百斤,丰收的年份可达上千斤。

 1800年后的我见到它真是感慨万千,人生短暂的生命与经历历史长河洗礼过的古树相会,也是有缘吧?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北京最古老的银杏树如今仍生机勃勃

 

“吴三桂“的清式花园

 

位于第三进院落是一座漂亮的花园建筑,我看是这里最壮观的最让人感到心醉的幽静院落,北面的正殿,东西配殿建筑古香古色,院子里丁香、滕树枝条环绕,静静的空无一人,院子墙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如下文字:“清式花园建

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850)是由溥均将吴三桂花园建筑搬迁至此、“这还是我

第一次听到见到有吴三桂当年建筑的院落,现在保护的不错,可惜广大游客无法

见到他的优雅美丽。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古香古色的吴三桂花园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立牌说明吴三桂花园的来历

 

戴滢地宫

 

西峰寺不仅有地上文物,而且还有地下文物--清末恭亲王次子载滢的地宫。清末光绪年间,恭亲王为了避难养疾,在京西戒台寺留住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恭亲王出资对戒台寺进行了修缮,与戒台寺僧人建立了密切关系,戒台寺方丈为了感谢恭亲王,将下院西峰寺赠予恭亲王作为墓地。恭亲王去世后,朝廷在昌平赐予了墓地,奕和他的家人大多埋葬在昌平。后来,这里成了恭亲王次子载滢的墓地。地宫建在如来殿后侧,殿后的台阶将地宫宫门隐蔽起来,

地宫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打开,后来进行了整修,地宫坐北朝南,由大块青石砌成券拱,进深5米多,宽约6米,高5米左右。地宫建造十分坚固。棺床与墓室同宽,汉白玉质地,进深3米。棺床前是神河,长与墓室宽度相同,神河上架有石板桥。神河内一泓清泉,长年不竭,水深随岁时稍有变化。近些年来,连年干旱,周边泉水枯竭,溪水断流,但神河内水量并未减少。

上述资料介绍很有看头,虽然我们找到它,是隐蔽一处竹林围住幽静的地方,但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它竟然成了毫无保管意识的杂物间,地宫门开着无人管理,,地宫门口虽然可以进去,但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又没有灯,墙上的电门开关好像也失效了,好像很长时间无人问津了,我不明白培训中心是国家级单位,竟然如此不尽保护文物之责。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幽静处的地宫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地宫文物保护牌

 


地宫文物保护牌

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如今地宫小小空间堆满了杂物

 

还有一处景致我没有走到,即溥儒的刻字处,溥儒是道光皇帝的曾孙。书画家,辛亥革命后,溥儒隐居西山,在西峰寺有诗作:

 

“趺坐岩树间,

松下云来往,

不闻人语喧,

但听钟声响。”

 

把人们带入幽静的林间小溪、潜心修禅的美好意境中……站在这片幽静的山谷中,我真的体会了他诗作的意境。


这趟短暂时间的旅游让我与1800年前的古树相见,与几百年前的历史痕迹相逢,倘佯在古今历史长河中认知时间的变化,对我是有些启迪的。

我很欣赏自己总是抓住机会能多走些地方多看些东西,让我随时增长见识,这是我一生的习惯。勉强同意进入封闭了的西峰寺参观

 


老虎2013_4_3 4-4补充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