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陈介祺印鉴 之十六 集秦斯之大观

(2013-04-03 06:47:34)
标签:

转载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十六 <wbr>集秦斯之大观

印文:           jí   qín   sī   zhī   dà   ɡuān

                 集   秦    斯   之    大    

 

 

    “集”者,聚集、会和也,好理解。而说到“秦斯”,就不得不仔细说说这二字的由来,“秦”指的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秦朝”,“斯”就是秦朝这个伟大朝代的丞相李斯。秦朝的伟大在于一统六国,建立华夏一统的伟业,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中华文明大一统奠定了基业。而作为创造这一伟业的参与者李斯,他之所以能留名百世,则不光是他参与并主持了这一伟业的实行,他在另一个方面的伟大成就,一点都不亚于他在秦朝丞相这个位置上在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地位。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作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可见其材智。而对他在文字上的造诣鲁迅则这样评价“然子文字,则有殊勋。”这个文字上的“殊勋”指的是什么呢?

 

    春秋战国七雄争霸,秦为之一统,然六国几百年来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治国之道,互不相同,妨碍了社会发展。而作为刚刚扫平诸强的秦国,为了能更好的统治和管理这个前所未有的空前帝国,就需要在各个方面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于是就有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而这一切都需要昭告天下,那么文字就成了首当其冲的统一对象,未统一之前一个字有六七种甚至十来种写法,没有统一的章法可循。于是李斯就在前人籀文(大篆)的基础上简化笔画,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相对简单,字体整齐的新文字,这种文字刚柔并济、字体圆润相对大篆更便于书写。后人因这种文字脱胎于“大篆”,故称其为“小篆”,也称“秦篆”。为了尽快让世人掌握小篆的书写,李斯就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所以李斯又被称为中国的书法鼻祖,他整理推行的小篆也被称之为“斯篆”,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笔下“秦斯”二字就成了秦朝小篆的代名词,李斯也因之名垂青史。“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由于秦朝统治的时期较短,严酷刑律、横征暴敛,使刚刚统一没有多久的国家又陷入了战乱之中。秦的历史遗物也在历朝历代的战乱交替中遗失殆尽,以至于“小篆”几近失传,庆幸的是,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历尽艰辛才使它得以流传至今。而这之中陈介祺亦是功不可没。

 

   “集秦斯之大观”是陈介祺在其所收藏的先秦器物拓片上所钤印的印文,他所收藏的有史记可查的秦汉铜器有就98件,其中尤以秦诏版和秦权最为珍贵。他毕生以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为己任,尤其注重文字,其所藏器物更是以铭文取胜。他把秦诏版和秦权视为珍宝,主要原因是为了上面的“秦篆”铭文,可见他慧眼独具,为后世还能够看到两千多年前文字的真实面貌,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历史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印主要钤印于秦诏板及秦权的拓片之上,以便识之!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十六 <wbr>集秦斯之大观

 (图片来自文物出版社《陈介祺藏拓秦诏量铭文》)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十六 <wbr>集秦斯之大观

(图片来自文物出版社《陈介祺藏拓秦诏量铭文》)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十六 <wbr>集秦斯之大观

(图片来自文物出版社《陈介祺藏拓秦诏量铭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