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舅陈宪章与母亲谈及簠斋家世的信

家中存有三舅陈宪章93年5月19日写给母亲的信。洋洋四页写的多是有关簠斋家世及撰写簠斋年谱等,其中亦谈到簠斋家族世系表的编写情况,是研究簠斋的重要资料,所以我把它打印公示,以为有兴趣者参考研究。
老虎2012-10-9
四姐:您好:
遗憾的很,您的长信到现在尚未接到.不知您近日身体如何?至以为念.
前些日子,五姐给我一电话,我也与她联系上了。五姐已按电话,李仲翔仍如以前,潘盛正调北京饭店贵宾楼工作。
六妹为照顾益聪,身心疲惫不堪,最近接到她一信,断断续续写了两三个月。益聪除在床上屎尿外。夜间没事拆被子,联想到李仲翔患老年痴呆病,益聪大概也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六弟搞了一份陈氏家族世系表,复印了多份,已经给了三姐,六妹各一份,您的一份上次从六弟处拿来,予备给您寄去。主要文懿公一枝,东院、西院及南门里。材料根据大爷中优贡试卷上的三代。六妹提供的以及六弟所知的。六弟写了以后,经过我与六妹的补充,您的一份都加上了。您看了以后,有什么意见或补充的,请告知。
潍坊故居陈列馆已于4月20日风筝节期间正式开幕。回滩坊参加的有六弟及两女、两婿;老七、老九夫妇、继遵夫妇、六弟19号到的,21号即回京。在潍见到三姑、六姑、七妹,四叔的小儿子十四(盛章)他们姐弟仍不相认。
六弟此次鼓了很大大勇气回滩,主要是趁此机会回去看看。我还担心他身体受不了。回来还好。最近心脏又有不适,不知是否累的。
陈列饭由于继揆不参加,而减色不少。
潍坊老房子卖与滩访三中后,居然保留了三栋房子,主屋(祠堂)大厅及所谓的“万印楼”。这个楼房是存东西的。可能有些大件瓦当等放在这里,(弟的揣测),真正的万印绝不会放这里。因为正好是一栋楼房,外人就叫他“万印楼。”
陈列馆就是这三栋房子。从芙蓉街开了一个门出人。门楼上万印楼三字,是百岁老人刘海粟所提。本地人请他写的。继揆请启功所写故居题字,也作好了。相片上门旁即“万印楼”,门前街道即芙蓉街。弟以前在家是从家里看大厅、楼房。现在看相片有些掉向。
我好久没接到继揆的信,也还未与他去信,不知您接到他的信没有?不知他心绪如何?念念。
潍坊搞陈列馆的主要负责人是潍坊城区文化局的郭局长。因为与继揆闹僵。他倒研究起文懿公的学术思想来了。据说他对簠斋尺牍看了很多遍,还要写“簠斋年谱”。由于故居陈列馆的成立,出现一个簠斋学术思想研究热也不错。更多的人研究簠斋也很好。我更希望继揆把簠斋年谱先搞出来,不知他材料收集的如何?已否具备写年谱的条件。因为有懿公自撰年谱“佛堂笔记”,文懿公的编年,已经很清楚了。“伟堂笔记”从8岁、写到64岁。自写手稿。不知怎么到了海丰吴家。后面并有吴保鍇的题识,(吴二爷、吴大个子、郭大姑的丈夫)。现由北图收藏,继揆从北图复印下来,这是继揆的一大发现。功不可没。北图的杨殿询偏了一本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居然也收入。从书名上看不出是年谱,一定也看过原稿本,他说的是抄本,其实是文懿公自写稿本,文懿公这样的著名金石家,反而没有一本年谱,实在是憾事。所以希望继揆赶快完成。为文懿公写年谱我们父辈早有这个打算,大爷写了一个简单编年,在弟父亲的箱子里,早已交给继揆。他所知多,材料多,只有他可以担此重任。您写信时,希望提及此事。
世系表上南门里的五姑太太,二十岁还没有结婚,在瞎子的引诱下,跟他跑了。在当时认为是家门不幸,实际上是封建家庭的牺牲者。听说后来偷着回来过,家里不再认她,把她弄到东北去了。他出走时,拉着老大哥在院子里直绕圈,大概是想心事。
弟一切尚好,请勿念,除看电视剧唐明皇外。尚看东亚运动会,东运会在上海开,想很热闹。及兵乓球,与足球。
北京从5月10日起,取消粮票,粮价上调,物价看涨。
即问
署安
小英夫妇及孩子们好!
弟宪章 1993.5.19.
(2012-10-21改错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