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先祖陈官俊亲笔手书「伟堂笔记」影印件


伟堂笔记原稿复印件
小妹霍淑春日前从上海来京,住在大妹家,昨天与夫人去看望。她交给了我一批父母保存的先祖盙斋先生的资料及父亲的手稿,因为知道我整理着这些家史,所以不计天热和行李的沉重,带到了北京。
其中就有一本「伟堂笔记」,是陈官俊亲笔手书的一生简传,从八岁起,一直记到六十四岁,内容主要是应举中榜升任、历任官职以及皇帝接见、赐封如紫禁城骑马等,也有儿女出世的记载等,完全是他自己亲笔手书的年谱。原件19页38面,约5000字。是卷极其重要的资料。
陈官俊是盙斋先生的父親,请咸丰道光间的重臣,母亲陈君瑋的曾曾祖父,字伟堂,山东潍県人,清后期的重要历史名人,他的长子陈介祺是我国最伟大的金石研究收蕆家,有关他们的年谱资料很少,这卷「伟堂笔记」原手稿藏北京图书馆,后经大表哥陈继揆从北图设法复印才留在陈家观赏研究。在父母身边的这本复印卷,大概是三舅陈宪章转给母亲的。在1993年5月19日他给母亲的信中提到:",,我更希望继揆把盙斋年谱先搞出来,不知他材料收集的如何?以否具备写年谱的条件、因为有文慤公自撰年谱「伟堂笔记」。文慤公的编年已经很清楚了。「伟堂笔记」从8岁写到64岁。自写手稿。不知怎么到了海丰吴家。后面并有吴保鍇的题识,(吴二爷,吴大个子,郭大姑的丈夫)。现由北图收藏,继揆从北图复印下来,这是继揆的一大发现,功不可没。
北图的扬殿珣编了一本"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居然也收入。丛书名上看不出是年谱,一定也看过原稿本,他说的是抄本,其实是文愨公自写稿本。"从以上三舅给母亲的信中,对陈官俊这卷自撰年谱的来龙去脉大体清楚了。
我庆幸能看到先祖的手迹,定会仔细研读,了解已失去的那段历史。
老虎2012_7_7
附件(0个)全部下载
超大附件(0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