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古北口访古记(二)戚继光和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脚下的戚继光雕像

山上敌楼是当年戚继光带兵修建

96年我爬上司马台长城拍照的戚继光带兵修建的明长城
我们刚到古北口,就看到左侧新建在长城脚下一个小广场上树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像,有人说是杨令公的雕像,我觉得不会,可能是戚继光的雕像,但也拿不准。下车后走到近前果然雕像坐上刻着红色“戚继光”三个字。雕像是由花岗石雕刻而成,戚继光身穿战袍,炯炯有神,背后就是古北口长城。
我觉得在这里竖立戚继光的雕像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整个古北口长城都凝结着戚继光的心血、智慧和功绩。古北口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最雄伟、最惊险、最奇特、最科学的一段,是戚继光任蓟辽总督时(1567-1583),与谭纶共同带兵修建的,戚继光(1527-1587),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曾参与大小战斗八十余次,打败倭寇。1567年被张居正点将到了北方镇守蓟辽边关。期间修建的长城是他一生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古北口至居庸关42华里长的长城上,他修建了143座敌楼,在长城上建有指挥部,最大敌楼双层可容上百名士兵,敌楼上有24个射孔,他率领士兵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修建的长城,敌人难登难爬,司马台长城上最高处的敌楼-望京楼,修建在一夫当关万夫难上高达986米的悬崖山顶。他修建的长城有各种通道、水洞、暗道,调遣兵力易如反掌,这次古北口之行,我亲睹了许多当年长城的建筑遗迹,仍可感到其工程的伟大。戚继光坐镇蓟辽古北口边关16年,蒙古部落曾3次骚扰边城均被他打败,有力地保卫了明代朝廷和国家的安全。如今古北口长城仍然雄伟地屹立在蜿蜒的山巅,告诉我们历史上可歌的篇章。

当年修建的古北口关口照片

明长城残留的通道建筑

明长城特殊建筑的水洞,可惜通往的门锁了,不能近前拍摄

我登上山顶拍摄的戚继光修建的司马台长城
访问古北口古长城,回味历史,中国不能忘却警惕,当年戚继光修建古北口长城就是警惕外来侵略,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在自己的一首诗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可见他带兵守卫疆土的意志。我认为今天这一思想并不过时,只是形式和手段不同罢了。
老虎10-5-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