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汉字繁体字?

标签:
文化 |
分类: 古书中来 |
《字学举隅》一书为清道光26年龙启瑞编,是一本纠正常用错字,别字的文字工具书,.木刻线装不分卷,分辨似, 正譌 ,摘误三篇;文中的字体是请当时一些文人书写,为手写刻本,在书的左下脚注有本页书写人的名字;书后有作者龙启瑞写的跋,叙述此书前有多种版本”他取前后所刻本及张君(张仲眉)重刻本互证而详校之,增其旧之所缺,,,”复重刻;后人公认这是同种书最准确的本子了.
父亲藏的本书为白纸多个名人精写刻本,缺前页和序,有书后跋文.存书50页100面,开本为53X265; 疑为光绪乙酉(1895年6月18日)善成堂刻本。
书中对一些相似的偏旁字首容易用错写错的给与了纠正;对一些易读音读错的也特别指出,比如单于,冒顿等;
书中的正譌篇,专门是纠正当时文坛上和民间的错别字的,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变化,书中一些的譌字,如今已成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正确写法了:例如:
匆字书中纠正正确写法为悤;
书中纠正的很多过去老百姓使用的譌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简化,今天已被正式采用,成了正确的字了.因为这些过去的譌字笔画简略而且以前就被广泛使用,自然就成了今天被接受的通行的正确文字了.这说明文字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当前信息飞快的时代,文字的适当简化,无疑会有益.我们应该用时代的眼光接受这种自然的变革。
对于繁体字,我认为应该保留继承,当然不该废弃简化字再倒回繁体字,这样与时代的发展逆行,你看道光年间的”正确”文字已被淘汰,这不过是不到200年的时光,繁体字则有2000多年的历史,能倒回2000多年,重拣起已经逐渐被人们不使用的文字吗?
但是对于汉字的繁体字,绝不能丢弃,它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不要说浩瀚的古书中全部使用的是繁体字,就是中华书法艺术之宝仍大量使用繁体字,如果联系到考古,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认识繁体字,你就不会知道中国的历史!我们要继承中华文化,不发掘古籍中的财宝,怎么可能?如果我们的后代都看不懂中国的古书了,又怎么发展传统中华文化?何况台湾,港澳及世界范围的大中华文化圈还广泛使用繁体字,不会看不会写不认识,怎能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
所以我主张在学校设立汉字繁体字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会读会写繁体字,让普及的汉字简化字成为日常使用的文字,汉字繁体字成为中国人必会的的知识和应有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