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冲突的力量》读后节选

(2022-05-30 16:22:1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后感
        这本书是公众号上留言点赞得来的,是22年出版的一本新书,所以也没有见过什么推荐,但我读完之后真的特别想推荐这本书给热爱心理学的人、小孩子们的父母和害怕人际冲突的人。它是基于“静止脸”现象的研究而从全新的视角阐述了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如何解决的研究成果,对于新升级为父母的年轻人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那些自身或多或少受原生家庭侵害的新父母。真正理解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似乎可以规避掉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能够更加理解婴儿的想法,能够心态平和地处理孩子的哭闹和逆反。它也适合那些对人际关系充满烦恼的人阅读,读了之后,或许不再会为与人冲突而自责或无措,而是会接纳与别人的冲突,通过不断思考问题、解决冲突来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
        我也读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不多,我经常会把书放下,活动活动、干点其他事再重新拿起书本继续读,因为很多心理学的书籍比较晦涩,又是翻译过来的,学术味也比较浓,专心读一会就有累的感觉,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读起来轻松,翻译得也很赞,非常流畅,感觉不深奥,但又有种豁然开朗的通透。200多页的书,我两三天就读完了。因为有收获,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感觉束缚自己的意识形态又被掀开了一个角,有更多新鲜的空气进来,可以让我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生活。
        书里提到的“静止脸”实验,是通过母亲面无表情地面对婴儿来观察婴儿的反应。婴儿一开始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母亲的注意,但当各种努力都没有得到回应时,婴儿会失去与人建立联结的能力并最终变成问题孩子。等他们变成了问题孩子,父母仍然很难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时机已彻底失去了。作者提醒,父母要把婴儿看作独一无二的人,不要把他们看作自己期待中的孩子或幻想中的孩子。从他们出生起,他们就拥有独立个体的全部特质。“这些主要照料者实实在在地搭建了婴儿的大脑。当婴儿体验了失去联结的感受,又经历了重建联结的时刻,接受并拥抱了人际互动中所固有的混乱之时,他们的大脑就会成长和改变。如果他们从小需求没有得到响应,他们的大脑也会成长和改变,但那是一种混乱的成长,肉眼看不到的可怕的混乱,问题孩子的形成原因就在这里。
        通过”静止脸“的研究,作者得出结论”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是正常的。事实上,通过接纳这种冲突,人的自我意识和与他们亲密相处的能力才能显现出来。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甚至到老的过程,就是关系的错位以及修复错位的过程。人生重要的不是关系的错位,而是关系的修复。这里的关系的错位就是作者要讲的冲突。它是接连不断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的很容易就修复,容易到我们感受不到冲突的存在,但有的却很难修复,这时就会引起当事人的痛苦。而婴儿的成长,面对无数的关系错位,各种错位得到了良好的修复,婴儿会不再害怕错位,而是能够勇敢地坚韧地去处理好各种错位,最终达到修复。婴儿在不断的错位修复过程中形成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作者称之为“意义建构”。当婴儿成功地经历了从错位到修复的过程,那么他们表现出能动性,即他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力量感,他会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相反,如果婴儿小时候错位没有得到修复,婴儿会越来越害怕各种冲突,也没有勇气和能力解决冲突,最终变得自卑、懦弱、胆小、退缩、抑郁。“所以人际互动的错位与修复过程能为发展提供能量——也可以说是养分。通过这种混乱的互动过程,我们获得了有关他人和自己的信息,这些信息为我们的心智成长提供了营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坦然地犯错,犯错为我们提供了治愈和成长的机会。“如果指望生活一帆风顺,那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爱的领域,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麻烦。成长和创造力源于人际互动中无数的不可避免的错误。通过修复每时每刻的错位,人们才能建立起信任与亲密的关系。人们在关系中共同建构了他们体验的意义。相反,如果人们缺乏体验错位与修复的机会,他们就会感到焦虑,不信任彼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法成长,还有可能陷入绝望之中。当人们认识到错位的重要作用时,就不会去追求完美的结果,会认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作者还提到在”抱持的环境“里,人们就能够克服各种关系中的困扰与冲突,而不回避问题。”抱持的环境“是指安全、有保障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所有的体验都能得到接纳、包容和理解。婴儿的成长需要的正是这种抱持的环境。
       有的人经常感到孤独,缺乏与别人的联结,而有的人却始终快乐与人相处,归根到底就是前者因为过去未经修复的错位经历阻止了他获得社会联结带来的治愈的力量。当无数次的互动导致某人将这个世界的意义视为 威胁时,只有让他长时间沉浸在新的互动体验之中,接触各种安全的信息,才能改变旧有的意义。这种改变很缓慢,但很深刻。事实上,太多太多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太多太多的家长会在无意间对孩子摆出一张”静止脸“,而这种社交系统的僵化反应让孩子从小缺失安全感。其实,这时不管家长理解不理解都应该接纳孩子的脾气,给孩子设置界限的同时给予他们安慰和爱,这样的家庭关系才能向好发展。在无数次伴随着成长与改变的关系互动中,管理情绪和行为也就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人只有拥有稳固的自我调节,才能敞开心扉,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其前提就是要接受自已永远不可能与另一个人完全合拍,要拥抱不可避免的混乱,接纳关系中的不协调,为自己与他人的独自创造空间,才能够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自我调节能力是在与他人互动中产生的。如果婴儿没有得到不断错位与修复的良好体验,就无法培养出亲密和自我依赖的能力。作者还指出自在的独处以及愿意接受亲密关系,这两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独处的能力源于与他人的关系,而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则根植于独处的能力。当孩子得到全心全意的照顾后,即使独处,仍然知道自己被关心被爱,就有信心去闯荡世界。“孩子需要克服父母未能满足自己所有需求的经历,而这种安全无虞的环境能给孩子许多次这样的经历,使他们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信任感。这样的互动会融和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并且让他们在孤身一人的时候能够保持镇定。”我想抑郁症的孩子总觉得孤独,就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没有信心独自面对世界吧。
       “静止脸”同样存在于其他关系中,比如恋人。在日常生活中,恋人双方通常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摆出“静止脸”这一行为的影响。“成年的恋人根本不知道,当他们完全拒绝沟通、拒对方于千里之外时,他们给对方多少恐慌和痛苦。他们这样做,通常只是试图避免争吵,但实际上,这种隔阂会激化矛盾,促使对方不顾一切地试图让他们做同回应。”当你陷入 自己的痛苦中时,你就无法与对方产生联结,并可能在无意中给伴侣一张“静止脸”,从而引发难以领会的暗示与误解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时刻,你需要停下来、深呼吸,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清晰地思考。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你就能找到方法来修复关系、重建联结。“
        ”错位与修复会给你的日常生活还来压力,而你管理这些压力的方式,会为你管理重大压力的能力打下基础。如果你能学着相信自己终将渡过难关 ,你就会带着希望与能动性去面对困难。相反,如果你缺乏错位与修复 的互动机会,那么为了让自己保持平静,你就可能过度依赖自我安慰,将注意力转向内心,远离社会联结。在面临危机的时候,你就可能会崩溃。“这段话,似乎找到了有心理问题孩子的根源所在。在孩子小的时候,当他们遇到问题,父母要做的不是帮他们解决,而是鼓励孩子,并为他们提供空间,让孩子自己试着解决关系中的问题。
        ”如果婴儿不断地失去修复的机会,比如经常处在情感被忽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有害的压力,这样的婴儿就无法处理任何重大压力事件。婴儿对经历的解读决定了压力水平的高低。“”如果婴儿多次体验过积极的压力,并且随后通过互动获得了修复,那他就准备好应对生活中重大挫折所琮来的可承受的压力了。“”照料者提供足够好的支持,就能给予孩子战胜挑战的体验,既要确保修复的时间不会太长,也要确保双方的距离不要太近,以至于没有修复的空间。“
        ”所有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理解为一种破坏性因素,这些经历破坏了互动性调节的缓冲作用。童年期不良经历代表了关系上的匮乏,代表了一个人缺乏体验修复的机会。“”感受强烈情绪而不崩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都来自你最初的关系,来自每次互动中的共同调节。那些关系既能保护你免受不良经历的影响,也可以放大它们的消极影响。然后,你会带着那种存在方式万向未来。这些经历会改变你的大脑和微信,塑造你在所有关系里的互动模式,包括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手足关系和恋爱关系。“”只要你处于压力之下,你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可能因早期的破坏性因素而减弱。“
        ”由于外部事件(如贫困或暴力)或内部情况(如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有些照料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了限制,他们不仅不能缓解孩子的压力,还会将破坏性的压力传递给婴儿。换句话说,一个心烦意乱的成年人无法安抚一个心烦意乱的孩子,反而会惹恼一个平静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错位与缓解压力的经历会不断积累,促使婴儿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复原力不断向前发展,但长期修复失败的经历会耗竭婴儿的资源,导致无助感和脆弱感。“
        有创伤的孩子需要处在一系列新的关系中才能改变之前的大脑联结。当父母不了解早年生活经历对孩子的影响,会把他的行为看作问题,用”对抗“和”叛逆“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问题孩子。看了这本书可能会明白,问题的关键不是通过行为管理或药物来消除问题行为或症状。如果父母一直试图管理孩子的行为,那么整个家庭可能都会陷入痛苦的互动。
        ”如果人们可以设想一个不同的未来,并且知道尽管事情很糟糕,但总有好转的时候,他们就能找到走出逆境的勇气。那些没有成功经历过从错位到修复、从隔阂到联结、从孤独到相聚的过程的人,可能会被困在某一刻的困境里。如果他们感到愤怒,他们就会一直愤怒下去。如果他们感到悲伤,他们就会一直悲伤下去。他们的感受永远不会改变。瞬间变成了一种永恒,这就是绝望的本质。“
        ”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你需要有机会体验新的、不同的互动瞬间。要找到这样的机会,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耐心和时间。“
        ”原生家庭的文化深深地镌刻在你的身体里,不只存在于你的意识思维之中。要想做出转变,适应新的文化,就必须经历许多混乱和冲突。直面冲突可以给我们能量,帮助我们做出转变,用一种新的方式与另一个在这个世界上相处。因此,你们需要陷入争执 。然后,通过修复这种冲突,作为一个新的家庭单元,你和你的伴侣会变得更加协调一致。如果你心中能怀有这种期待,你就能避免许多麻烦,甚至能挽救一段搁浅的婚姻。
          作者还分析了依赖科技产品孩子的深层次原因。“有社交困难的孩子,可能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科技产品的吸引,因为这些设备提供了顺畅的被动参与体验,参与者不需要任何回应。然后,父母可能会掏出自己的手机,缓解与这些孩子建立联结的沉重压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而,处于压力之下的父母可能会把压力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而孩子则越来越习惯于靠科技产品来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和焦虑,这就会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当他们感到焦虑时,他们会倾向于让自己对当前的焦虑感到麻木。使用移动设备,逃避到二维的世界里,就是缓解焦虑的完美手段。“如果人们逃到手机这个安全的二维世界里,他们就会失去那种修复的体验。他们会因此陷入困境,无法成长 。”“与自我意识强大的人比起来社交媒体对自我意识脆弱的人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无处不在的科技产品使人不断地与他人比较,人们则使用电子设备来缓解由这种比较带来的痛苦,这个过程可能很快就会演变为恶性循环。”“过度使用科技产品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根本问题的症状 表现。这种症状具有适应性的功能。只有理解了行为的功能,我们才能直面根本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行为的目地,然后才能改变行为。”对科技产品和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可能是由社会和文化运动远离人际关系中正常的混乱所引发的症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只有沉浸在人际关系中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情绪上的幸福感和痛苦,都来自各种即时互动的重复,这种交流塑造了我们。一方面,大量错位和修复的有益互动,能让一个人感觉到世界是安全的,世界上有很多可能信任的人,另一方面,如果缺乏修复的经历,恐惧和不信任则会塑造一个人对于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理解。人们从最早的经历中得出的意义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你的成长和改变,在新的关系中,在你不断地理解自身、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
        ”关系中如果缺少必要的错位,也会使得关系缺乏修复的机会。‘直升机式’的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也不会让孩子迎难而上,获得成长与复原力。‘虎妈’或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 服从他们为 孩子定下的目标,为错位的出现惩罚孩子。类似这种不允许孩子犯错的父母极易打击孩子的自信。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婴儿可能会回避过度侵扰他们的父母。但是,如果这种关系模式延伸到与他人的互动中,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就可能阻碍持续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在新的关系中成长。“
        ”情绪幸福感的根源就是一个人最早的关系的质量。正如无数次修复的瞬间能让人产生深刻的希望感(我能克服这个困难),缺乏修复的机会则可能让人产生深刻的绝望感(怎么做都没用)。所谓的抑郁情绪,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一个人看不见超出困境的道路----我被困顺这儿了,一切都不会改变。我们所说的焦虑,也可以被视为对维持现状的固守(当一个人感觉到自我意识逐渐消失时)----如果我做出改变,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即使你的早期经历不堪回首,但只要你建立新的关系,拥有修复错位的空间,绝望的意义太能转变为充满希望的意义。“
        ”有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做正念练习可以改变基因表达,从而使人能更快地从压力中复原。“”如果我们将情绪困扰称作‘大脑的疾病’,就会忽略意义建构过程在情绪和行为的共同调节中的作用。其实,你在一生中都有机会重塑自己的大脑“”如果你施工图摆脱歪曲的、有问题的意义,重塑自我,那么在新的关系里,你就需要经历无数次不完美的、感觉不太对劲的互动。“
        ”一旦你感到世界不再安全、他人不可信任、自己软弱无力,那和任何短期的治疗都只能见效一时,它们一定无法改变那些旧有的意义。如果互动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问题会继续影响新的关系,为新的创作大开方便之门。更直白地说,把我们弄得一团糟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创造新的问题。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学会一套全新的互动方式,克服不可避免的隔阂,并重新找回联结,我们才能成长和改变。“
        ”治愈之路不仅限于心理治疗,还包括更多的日常活动,例如参加武术课程,与朋友在大自然里散步,为别人做饭,或者参加摄影课程,这些帮助我们敞开心扉,接纳联结与融入群体时可能会面临的混乱,进而治愈我们的心理与身体。“
        “如果没有错误,人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容忍不确定性并不容易,因为错误会让我们所有人心神不宁,所以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你回到僵化的思维中去,但是,如果幻想有一种简单明确的解决办法,就会产生抑制的效果,限制自己的成长。反之亦然,如果你承认自己有所不知,投身于无限的不确定性,并努力应对困难,那么你就有机会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与不确定同行能让你得到治愈和成长。如果你将以前互动中的意义迁移到了新的互动中,那么确定性则可能会破坏你的关系。如果你把其他关系中的情绪带入了原本没有这些情绪的关系,那你就很难与人建立联结。如果你早年间的关系不能容忍正常的误解,那你就可能会以确定的态度回应伴侣,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
        “在出现问题的人际关系里,我们会发现,人们明显缺乏好奇心。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会表达出绝对的确定性。他们可能不会留出反思的余地,他们十分确信自己清楚其他人的感受,可以任意断言,不容任何讨论和质疑。”
        “如果人们允许生活中出现冲突,并主动去克服这些冲突,他们就会体验到成长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