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全印度约有80.5%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其他的主要宗教团体还有伊斯兰教(13.4%)、锡克教(1.9%)、耆那教,又因曾受英国殖民统治,基督教(2.3%)盛行。佛教虽起源于印度,如今在印度的影响力已逐渐式微,仅占总人口的0.71%,但佛教的传播对印度周边的国家却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和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相比,印度给外国游客的感觉是更加“传统”,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在中国,我们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才能看到穿着旗袍的女士。但是在印度,即使是在外企上班的白领女性,在工作时间也照样穿着纱丽。而且印度人喜欢光脚,人字拖基本是街头人群的必备鞋款。在写字楼上班的男士们,也只有少部分管理层的人会穿皮鞋上班。但是他们开车的时候,有时会脱掉鞋子,只穿着袜子开车。大概是因为光脚的感觉更让他们感到舒适。
在印度,不同民族的服饰是各不相同。锡克教男性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的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这个门卫就是锡克族人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

在大城市中,很多男士的服装已经现代化了。但是女士们则几乎无一例外的继续选择纱丽

几个印度美女。可惜没好意思到正面拍照。

我们都知道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这是因为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因此,来自印度南方和印度北方的人之间也未必能够听懂对方的语言。在印度,从小学开始,所有的教学均采用英语。因此,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和熟练度要远远好于我们。但是却往往由于他们古怪的发音,而更加导致我们很难听懂他们的英语。
在印度,寺庙随处可见。进入这些庙宇,必须要脱鞋,以示对神的尊敬。但是和国内的旅游景点一样,即使在这样的清修之地,也不乏骗取外国游客的小商贩。我们在牛神庙的时候,就有一个当地人过来主动给我们拍照。随即很自然给给我们做起了介绍。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当地人热心好客。到后来,要出门的时候,他就开始向我们所要小费。一个人给了还不够,每个人都要意思一下!钱倒不多。但是却让我对他的好感大打折扣。
牛神庙正门

神牛

寺庙内建筑雕刻精美

再来一张

象头神迦尼萨Ganesha是印度著名的神之一。他是湿婆神(Shiva)与雪山女神(Parvati)之子,在印度,人们进行任何活动前均先礼拜象头神迦尼萨,因为他是创生和破除障碍之神,他也协助信众接近其他的神祗,世人相信迦尼萨带来成功和幸福。印度教在举行仪式之前、结婚、朝圣前、出远门、拜师开学、开店都会敬拜迦尼萨,诗人也从他那里得到灵感。他是印度的家庭守护神。
我们碰巧还赶上了当地的象神节(名字是猜的)。人们先是围在自家制作,或是购买的象头神周围,举行一个简单的祭祀仪式。然后把神像像扔进河里。过十九天以后再将其捞上来。
象头神

人们把象头神投入这片湖里

这应该是一个大家族。简单的祭祀活动后,围住象头神合影。他们也很原因让游客拍照和摄影。

我们刚刚离开,就看见又一家人用卡车拉了一个更大的象头神来这里祭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