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柯生存美学的未完成时——《性经验史》读后

(2011-04-27 13:54:01)
标签:

杂谈

完全可以把福柯的这本《性经验史》当成个人心灵探索的记录。书的内容大都来自他从1970年到198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每次授课既是法兰西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又何尝不是福柯冷眼观照自我和社会的最佳写照?福柯在本书中的视角从他一贯关注的“权力运作”的认知意志转向了“关注自我”的教化和技术,中间叙述古希腊性实践的“快感的享用”的部分,无论是养生法还是家政学,尤其是与男童之间的性爱论,都大致寄托了福柯对于主体塑造的生存美学的基本理想:通过爱的反思艺术达到美善和真理。不过,福柯所处的时代毕竟需要完全不同的生存美学,而其所创造的自我风格也无法找到统一的指南或标杆。在经历了不少或惊心动魄或黯然神伤的日子之后,福柯或许还没有找到那盏生命的灯,也没有看见那扇该叩的门。福柯给我们留下了他对“生存美学”的残存信念,也让我们在他思考停止的地方继续思考的事业。

可以针对福柯的《性经验史》提出六个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福柯一向反对“你是谁”的问题。就像他在该书中所言,“权力不是获得的、取得的或分享的某个东西”,权力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在动态的关系和策略中把握。同样,福柯一直期盼个体成为不断创造和更新的人,反对任何身份和标签。在这个意义上,福柯始终认为,标志人的主体地位的,是一种实践,无论是性的实践还是其他实践。换言之,使人具有主体地位的,不是人的所有(what I have),也不是人的所是(what I am),而是人的所为(what I do)。因为人的所为,所以每一天都和过去不一样,都会为生存美学开辟新的可能性。福柯的这一洞察当然意义重大。但是,“人是什么”毕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它是一个人如何作为的基本起点,也是人的所为所致力于达到的最终目标。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箴言就明确提出了这个千古一问“认识你自己”。一个人如果认识不清自己的“所是”,就不知道在自己“所为”的时候应该向什么方向用力:是向堕落的方向发展,还是该向善好的方向发展?此外,古希腊在性爱实践中要求成熟的男性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节制精神,其终极原因正在于节制所带来的理性、智慧和美德,而这不也是在确定了人的身份地位之后的一种努力吗?

二、福柯认为,人生获得价值和意义的驱动力来自人的好奇,“这种好奇心不是去吸收适合认识的东西,而是使得自我超越得以可能”。人不能活在过去,而要活在对未知的不断冒险和尝试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使人变得不同。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的问题在于:首先,它设定了自我是一个主动的主体,也是人生选择和好恶的标准,而多少忽视了这种主体性本身是有很大局限的,用之于人生实践,会带来不少的盲目。人如果不对外在的处境和自我的欠缺有深刻的体认,就无法真正认识自我和成就自我;第二,它设定了人的身体或灵魂是一个永不满足的躯壳,需要外在的东西不断填充,而没有看到人内在的丰盈,所以福柯永远在路上,永远填不满,找不到意义和救赎的终极答案。实际上,使人生富有价值的,除了好奇,更在于绝望,在于向死而生,即对人的罪性和有限性的彻底弃绝,而不是对死的回避。知道死,直面死,抛弃死,是一场充满绝望的游戏,也是一场生命更新的冒险。死去活来,通过必朽,方能达到对不朽的崇高体认,这就是一种幸福。

三、福柯强调某种生存美学,把美作为人生最高的追求。这当然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真与善同样重要。在古希腊,真善美三者当然是合一的,追求美就是追求善和真,最有最高智慧的人就是具有最高德性的人,所以柏拉图才会提出哲学王的理想国。但是在今天福柯和我们所处的这个分裂的时代,是一个诸神竞争的时代,真者不一定善,善者不一定美,美者也不一定真。这个分裂时代走到极致,甚至是一个以杀人为最高的美的艺术的时代,纳粹时期就是一个典型。在这个时代,一味求美有可能带来忽视了善和真的危险,导致某种恶之花。福柯当然没有成为恶之花,但他自己的生存美学实践也是富有争议的,也并不那么可靠和具有正当性。他自己对此甚至也有疑惑。

四、尤其需要反思的是福柯着力阐发的主体性实践和自我的技术,为什么最终会沦为一种普遍的、以压制人为标志的客体化的实践。追求自由的结果最终是自由的丧失,这无论如何在福柯对性历史的解读那里是一个无奈的现实。福柯以冷峻的眼光剖析了权力统治的奥秘和技术,他不相信所谓的进步和解放的神话,也对权力有深刻的警醒和长期的反抗。但是,这样一来,福柯的动态的主体实践其实最终还是一成不变的权力技术的反复实施,是一场看不到尽头和希望的权力游戏。人的客体化成为必然,因此很难从中看到人性的盼望和救赎。然而,人类之所以败坏至今还能存续下来,不正是因为还有某种内在的、向上的、正义的、对抗黑暗的光明力量吗?

五、福柯从性入手,片面关注身体实践,顾及灵魂的层面还是不多。即便他关注灵魂,也是认为要通过关注身体来关注灵魂。的确,在福柯对身体的不懈关注中,他揭示了人生实践在生存美学意义上的多元和丰富,揭示了一种个体自我风格的可贵,也坦然地表明人生除了悲伤之外,还应该珍惜那些快感享用的愉悦。节制所塑造的灵魂离不开这种基本的快感。问题在于,这种看似乐观的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悲观和不安的精神。福柯看到死亡的审美意义,知道要学会死亡,也赞赏过积极的生活,但他根深蒂固地认为死亡之后就是“空虚的深渊”,生命成为不断尝试而又不知所终的过程。如果无法在永恒的关照下洞察时间的意义,也就无法用生命的不朽来修补时间和灵魂的碎片。

六、福柯看到,自我的技术和统治的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他对古希腊那种“开放的”性爱实践所作的分析那样,自我的技术其实离不开一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包括舆论、法律、机构、宗教、文学等等制度性因素。然而,福柯对自我技术和统治技术的分析都因为过于冷峻和客观而有些背离了初衷。正因为凯撒的归凯撒,所以关怀自我同时就是关怀政治。你不能一方面把政治和权力技术作为永久的监视和宰制个体的外在力量,另一方面又认为自我的技术是可以不断创新和改变的。一个负责任的关注人类如何实现良善生活的思想家,很有必要严肃思考制度努力的价值,即如何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创造某种制约权力败坏的制度,而不是把人的命运交托给偶然的力量。我们不缺有才的人,但缺有才而又务实审慎的政治智慧。把心智用于这个方面,也许能更好的关注自我,更具积极入世的伟大价值。这样说并非强人所难地要求厌倦政治的人关怀政治,更不是说人的全部生活都必须耗费在政治公共事务当中,而是指出,福柯对政治的抗争既然一直充满兴趣并身体力行,那么在他的生存美学这里,就不应该只有个体的勇敢反叛,而更应该对人类的制度创新做出建设性的扎实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性经验史》的未完成时是一个永恒而悲壮的过程,也是福柯生命一直“在路上”的一个生动展示,当然也是他不断“在寻找”的一次终极巡礼。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月第1版。

http://s8/middle/571e6c41ha1e015c2fdd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