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果“丰盛生命”读经笔记系列(3)
(2009-03-25 20:55:50)
标签:
创世记该隐亚伯上帝杂谈 |
你若行得正,岂不蒙悦纳?你若行不端,罪就伏在门口,它令你魂不守舍,你必须制服它!
If you do what is right, will you not be accepted? But if you do not do what is right, sin is crouching at your door; it desires to have you, but you must master it.
我将这节经文中的“desire”一词翻译成“令(该隐)魂不守舍”,似乎有些意译过头了。但品读再三,我还是认为“魂不守舍”一词确实是对该隐此时心境的生动描绘。即将犯下大罪的该隐已经着了心魔,他缠绕纠结,他执迷不悟——连上帝的话也丝毫听不进去。上帝要他从罪里面挣扎出来,制服罪!可以想象,这是何等艰难。
该隐的犯罪接续着亚当夏娃的原罪,变本加厉,覆水难收。他深深陷在自己的相对性里面,他以为自己受到了最不公正的待遇,他以为他的痛苦胜过所有的人。他的愤恨到了极致,他在上帝面前的高傲也到了极致,他夸大了自己的处境,而不在乎别人的处境。他只看到自己没有被上帝悦纳的委屈,却不管亚伯的血在地里哀号。他忘记了最重要的准则:如何行得正、行得义,行得好。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试图在为上帝的厚此薄彼寻找理由。可是,上帝的爱和义其实并不需要理由。人们为什么非要给出一个理由?为什么非要竭力证明上帝之接纳亚伯的供奉而不接纳该隐的供奉是公正的?或许寻找理由的人们在潜意识深处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上帝是不可能不公正的,上帝不会有所偏袒;可另一方面,在他们所能看到和所能思想的范围内,又的确认为该隐平白无故就被冷落,的确值得同情。“上帝之所以接纳了亚伯的供奉,是因为上帝爱吃肉。”一个学生从角落里发出的回答让大家哄然大笑。上帝当然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不会爱吃肉而不爱吃粮食。可是,如果上帝没有饮食偏好,那么他为什么不接受该隐的供物?
从《圣经》记载中找到的直接理由似乎是因为两人供奉的态度问题。该隐拿出“地里的一些出产”献给耶和华;而亚伯则从羊群中“挑头胎生的羔子,拣最肥的献上”。两相对比,该隐好像真的并不那么虔诚,他没有将收成的“初熟之果”献上,也没拣出最好的部分。但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圣经》中对该隐敬献的描述就一句,简约平淡。该隐献上了地里的出产,这些出产是不是最好的,经文里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认为“该隐的供奉可能不是最好的”,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亚伯敬献的方式到底是不是最为虔敬的一种,经文里也根本没有提供明确的信息,反倒是《利未记》里提到过比亚伯所行更为重要的祭献方式:在祭台焚去整个牲畜。
我以为,上帝之所以看不中该隐的供奉,肯定是与两人的态度有关的。但这种态度的差异并不在于该隐随意草率地拿些东西给上帝献上,而亚伯则严肃谨慎地奉上了最珍贵的羔羊。不是的,他们两人态度真正的差异在于该隐在供奉时有所求,希望回报;而亚伯在供奉时无所求,只愿信靠。正因为该隐是带着功利的目的来供奉的,所以我们甚至可以猜想,该隐拿出的地产肯定是地里面最好的,最珍贵的,要不然他在期望落空时也不会表现出那么大的失望愤怒。
上帝为什么不喜欢该隐的供奉?从经文里还能找到别的暗示。有位学生这时揣测说:“是不是与亚伯的名字有关?‘亚伯’之名在希伯来语里通常比喻不实在、无价值,迅速烟消云散的东西。这个名字已经注定亚伯将被该隐杀掉,因此可以将上帝不接纳该隐的供物理解为亚伯此后被杀的预备。”他的这个解读又引起大家的笑声。亚伯之名并没有揭示“上帝不悦纳该隐”就是该隐杀亚伯的原因,更恰当的解释倒可能应该是,亚伯之名仅仅透露了亚伯最终会被杀害的命运结局。以名来寻求答案,大概有些倒果为因。
另一个更合理一些的解释是,上帝在此前宣判亚当时说过,“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该隐正是种地的,而亚伯则是牧羊的。为了应验咒诅的缘故,所以上帝不愿意接纳该隐奉上的地里的出产。但是,这个解释拉扯出一个更深的疑问:上帝的咒诅本来仅仅是针对“地与人”的关系的,即为了获得地里的出产,犯罪的人类必须要付出“汗流满面”的艰难代价。换言之,在上帝是否决定接受该隐的供奉之前,该隐早已受到了那样的咒诅和惩罚。如果上帝这时再为了咒诅而不接纳供奉,岂不是将“地与人”的关系改变为“地与上帝”的关系?更何况在上帝的咒诅里面,原是包含着从罪中救赎的希望的。上帝既曾对人的罪开恩,就没有理由对同一个罪无休止地咒诅下去。
恰恰是在这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上,该隐彻底丧失了起码的清醒。他不知道,自尊的确立是和卑微的侍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一下就大胆高傲到赤裸裸地挑战上帝的权威的地步,并说出了人类之所以纷争不断的行事原则:“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他想犯罪,于是罪就毫不客气地占领了他这个人。他所不满意的和不满足的,正是罪所满意的和满足的。上帝是负责任的,所以他从不轻易保证会悦纳谁,会拣选谁,而潜伏在你门口的罪从来都是为了你的满意和满足而生的。你任性,它就让你任性到底。我们接受了不应该接受的,却不去接受那些应该接受的。为了开脱我们的责任,我们又说罪是上帝不垂顾的结果。上帝不垂顾我们,岂能成为我们犯罪的理由?
该隐杀了他的亲兄弟亚伯。自亚当和夏娃因第一次犯罪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的第二次犯罪居然就如此惨烈。《创世记》有关该隐杀亚伯的故事有一种令人心潮起伏的张力。该隐毅然拒绝对自己、对同胞、对上帝负责,而宁愿顽抗到底,流浪逃亡。他的自傲和勇敢后面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和不安。该隐是信上帝存在的,只是他反感听上帝的言。在该隐心目中,他可以选择走一条独立于上帝的路。事实证明,他失败了,他想通过四处漂泊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却忘掉了自己本生于土,并将归于土。他想与土隔绝,却是与自己隔绝。罪的裂痕竟到了如此深重的地步,该如何是好?
上帝永远都不会抛弃罪人。上帝应许了该隐的选择,并在他身上留下了记号,以免他被人杀。这个记号同样是一种象征:既象征着耻辱的死;也象征着不屈地活。也许《圣经》中的任何故事也不会像该隐犯罪的故事这样让我们如此矛盾痛苦:亲兄弟亚伯的血在地里哀告;而杀死他的凶手该隐却始终充满怨恨。人类的愚顽到底要坚持到什么时候呢?我在寻求答案,而且我相信会找到答案的,“寻找,就寻见”,这是耶稣基督说过的话中最激励我的一句。我知道,就在这之后不久,我们就会走进亚伯拉罕、摩西,约伯等人的伟大人生里面,他们经受着比该隐严酷得多的考验,却始终忠贞不渝,百折不回,走在属灵的光明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