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咕嘟求剑的空间
咕嘟求剑的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8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秋川西游记(10)甘孜跳神节

(2011-07-21 14:59:10)
标签:

川西

甘孜

甘孜寺

跳神节

跳神

旅游

分类: 2009夏川西游记

2009.10.16D6阴有小雨转多云 714

今天是出行的第六天。昨天晚上落宿甘孜县城,今天一早去参观甘孜寺,在那里与藏族跳神节不期而遇。

甘孜(海拔3390

甘孜县位于甘孜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距炉霍约106公里,距石渠310公里,距德格216公里,距色达约150公里,距白玉约228公里,距州府康定385公里,距省会成都752公里

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达赖弟子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第一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

http://s15/middle/571caeb4gb6b4cc169cce&690

甘孜自然风光绮丽,良哥山、巴颜额拉山、果拉狼山、沙鲁里山巍峨四周,长江源头的重要支流雅砻江自北而南纵贯境内。区域内有景色秀美相传是莲花生大师在藏区点化的24座神山之一的奶龙神山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扎日拥康神山,有探险旅游的好去处扎曲河,更有广阔无垠、牧歌悠扬的达通玛草原风光。踢踏舞和藏戏使得甘孜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县内藏戏表演十分普及。由于达通玛地处川藏高原腹地,千百年来与外界交往较少,因而宗教活动在这里发育十分完整,著名的格鲁派寺庙 霍尔十三寺在甘孜县境内就有六座。古朴庄严的甘孜寺、大金寺、德贡波、东谷寺等43座古刹名寺,点缀着甘孜这块神圣的土地,对甘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甘孜城坐落在霍尔遗址上,岭-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中民族英雄,甘孜亦有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美丽传说。如奶龙山上格萨尔王的修行洞、赛马处、降妖处,降生图案等。在扎日拥康神山上有格萨尔王征战时留下的号角、战鼓。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cc192817&690

西面的沙鲁里山是甘孜的西北屏障,海拔比较高,被昨天的秋雪一夜染白身躯。

http://s14/middle/571caeb4gb6b4cbfae67d&690

天刚微明,在宾馆的房间里就觉得外面好大的动静,还有一股一股很冲的藏香味往鼻子里钻。上到楼顶平台一看,原来宾馆后面是一座寺庙,我说的呢。这边的寺庙真多。

http://s6/middle/571caeb4gb6b4d941b215&690

顺着眼前这座寺庙的近顶向后方远远望去,山坡上自上层叠而下铺着好大一片漂亮的宗教建筑,我想,那肯定就是格鲁派霍尔十三寺之首的甘孜寺了。一会儿,我们将去那里参观。谁能想到,在那里,我们就像设计好的似的竟然极其幸运地撞上了外人很难一见,一年才一次,一次才两天的藏族跳神节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d9697ae7&690

用镜头把甘孜寺拉近看,整个寺庙立体地呈现在眼前,巍巍壮观。

甘孜寺

位于县城附近的一座人字形山坡上。全称为甘孜扎西罗卜楞寺,意为洁白美丽吉祥珍珠洲,取洁白美丽寺之意,简称甘孜寺。系格鲁派寺庙,霍尔十三寺的第一寺,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文革时被毁,1980年前后重建。甘孜寺依山而健,气势宏伟庄严,大殿为一底四楼的土木结构,其高处是宫殿式主亭,四角飞檐,层次分明,气象非凡,建筑风格藏、汉结合。主要建筑有1个大经堂和10个小经堂、1座弥勒殿、55座僧人扎仓(学院)围绕各殿均匀分布,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内设泽尼(显教)、阿巴(密教)、郎吉(老密教)3个扎仓。经堂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飞阁亭檐,壁画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寺内僧众逾四百人。到大殿最高层,可以眺望甘孜县城全景。

吃过早饭,我们先坐车到寺庙下方,然后从下面围墙的那个黄门进去,再沿着很陡的石阶而上,跳神节会场就设在上面主殿前面的广场上。出发时,我们并不知道今天那里有跳神节,是沿路碰到的一些藏族同胞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们的。看那意思,我们相当撞了一个大运,拾了一个大红包。

http://s15/middle/571caeb4gb6b4d979cb0e&690

上图中远远看到的寺庙山下的黄门,就是眼前这座。我们拾阶而上,穿过这座小山门,再继续向上奋力登攀,才能上到大广场场。那么壮观的寺庙,怎么山门那么小?有些不解。

http://s13/middle/571caeb4gb6b4d98d4cdc&690

穿过山门后还要奋力攀上三四十米很陡的石阶才能到达看跳神的场地。这里海拔三千多米,已经有高原反映了,稍一用力就会气喘吁吁。但想到上面的跳神马上要开锣了,只能加速奋力登攀。

台阶两侧是僧人住的成排的木屋,木墙上涂着深棕色的涂料,这似乎是宗教场所的一个颜色标志。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d9b6e587&690

在气喘得直不起腰的时候终于攀上那个要命的平台,眼前是甘孜寺的主殿,在主殿的一侧有个广场,那里就是跳神节的会场,这时已被很多人团团围了起来,还有不少藏族民众从山下源源不断上来。幸哉幸哉,开场锣还没响起。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d9be9f37&690

钻进人圈,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场景。大鼓待鸣,好像三军将士在等待升帐。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d9d578f7&690

大殿一侧,好多僧人身披大红僧衣排排席地而坐等着看戏,有点像城里等待开跑的学生运动会。

http://s12/middle/571caeb4gb6b4d9e31d2b&690

会场的另一侧很多藏族民众席地而坐。中间有个高台,台上坐着一位体态非常厚厚、望一眼就想倾倒的大喇嘛——象是会场的主持。对面的斜角处有两个喇嘛各自手捧一支架在木架上的长号,目测上去大概有两米上下。

http://s7/middle/571caeb4gb6b4da1bc276&690

身后的台阶上坐着一些等着看戏的藏族民众,他们一脸平和,衣着朴实。藏族本身是一个很崇尚艳丽色彩的民族,服饰也不例外,可不知为什么,这里看到的都那么素色。

http://s2/middle/571caeb4gb6b4da268f31&690

这么小的孩子也背来看戏,小姑娘长得很可爱。

http://s7/middle/571caeb4gb6b4da3fe4e6&690

这小小子,戏还没开场在妈妈怀里就看得那么认真。

http://s11/middle/571caeb4gb6b4da5f621a&690

这个藏族小伙头戴的大红头饰非常惹眼,上面还坠着好大一块玉石,一副标准康巴汉子的打扮。戏还没开场,就惹着我们先看他了,引来一片快门声。

http://s4/middle/571caeb4gb6b4e790c283&690

会场一侧有个喇嘛在给捐了钱的藏族民众戴洁白色的哈达,还给摸顶赐福。我们的队友也举着十块钱上前讨哈达,但那个僧人只给哈达不摸顶。队友冰冰也为我请来一个洁白的哈达,谢谢你,希望请来的哈达也能为你带来福气。

http://s7/middle/571caeb4gb6b4d93805e6&690

这位活佛地位不低,独自坐在大殿一层的一个开间里看戏,头上罩有黄色华盖。

http://s10/middle/571caeb4gb6b4ea5d1e19&690

跟我们内地的习惯一样,领导一登场,戏就要开演了。来了个体态伟岸神态安祥的大喇嘛,坐在这个位置看来是会场的主持了。周围的僧人们忙给领导看坐。

http://s16/middle/571caeb4gb6b4ea7526af&690

大喇嘛上台坐稳,目视前方,威严即起,很有尊者的范儿礼宾师上前帮助整理衣带。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afe99c3f7&690

激越的鼓点声最先响起,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频率加快,由弱渐强……。跳神开始。

http://s4/middle/571caeb4gb6b4ea8319d3&690

镲声跟随,嚓嚓嚓嚓,嚓嚓嚓嚓,一阵急促一阵平和又渐急促……,节奏抑扬。

http://s15/middle/571caeb4gb6b4eab1ae2e&690

会场一端长号呜呜鸣起,声音震耳,声势浩荡。这东东,此前只在影视上赏过,现场实物还是第一次见。我走过去土包子一样前后左右好好欣赏了一下这长脖子的家伙。望着那东东,心想,就是吹出肠子来,我也吹不响它。 

http://s12/middle/571caeb4gb6b4eac85ffb&690

两个号手鼓足腮帮奋力吹出去,呜,呜呜,呜~~~~~~~,震耳欲聋!这鼓架子做得很漂亮象件艺术品。正戏在号角鼓镲齐鸣中登场了。

跳神起自西藏最早的原始宗教——笨波教。笨波巫师通过祭祀、祈祷、巫觋等舞蹈的方式力图显示一种神灵赐福于众生,禳祸免灾的力量,后来与藏族民间艺术相结合发展、变化、形成了以娱神驱鬼,禳灾迎祥的羌姆,就是跳神。跳神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各寺的具体情况而定,地点一般在寺院内大殿前的广场上,是属一种具有严密程序的舞蹈艺术,无论是动作的组合,还是队形的变化,各寺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通过专门负责舞蹈训练的舞师,依照跳神舞谱的指点和自身的言传身教而代代相传。乐器主要有大鼓、钹、长号、海螺、法铃、唢呐等。击鼓是舞蹈中最为重要的节拍指示,从舞蹈的内容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驱邪禳灾舞、护法保佑舞、赐福消祸舞、祭祀娱神舞,神鸟仙兽舞等。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eae5e867&690

鼓乐齐鸣,没有开场白,大喇嘛手臂一挥,跳神节开始。各路鬼神按先后顺序登场亮相。

http://s5/middle/571caeb4gb6b4eb06ce54&690

最先出场的是两个骷髅小鬼。但见他们骷髅头,脑后两扇大大的遮风护耳衬托狰狞面孔:红眼圈,血盆大口,赤红血管从额头暴走全身直至脚底,上身赤裸红排,下着彩条虎皮裙,手持魔笛便移步边冲前方比比划划……。煞是吓人,却让人望而不禁哆嗦着生乐。

http://s16/middle/571caeb4gb6cb19cb782f&690

紧跟骷髅小鬼出场的是盔甲武士”。金圈银盔,头旗,锦袍,护心镜,云靴,左手刀,右手盾,腰挂箭囊全身盔甲披挂,威风凛凛。

http://s11/middle/571caeb4gf23ef102deba&690

出场前先拜过坐在场边观戏的僧人们。

http://s13/middle/571caeb4gb6b4eb36c11c&690

拜过僧人后,盔甲武士挥刀跳步舞将上来,身上的挂甲随之哗哗作响。

http://s7/middle/571caeb4gb6b4eb621d46&690

这姿势很像京剧武生的起势。

http://s13/middle/571caeb4gb6b4ea4e573c&690

呀呀呀,小鬼,你往哪里跑!

http://s14/middle/571caeb4gb6b4eee660fd&690

接着“盔甲武士”出场的是“彩衣秀士”。把他列为正面人物,除了他俊俏模样、衣冠华丽非常顺眼外,就是感觉他的表情动作没有丝毫的邪气。或许他就是以蝶舞翻飞的方式来惑住妖魔,然后伺机以短矛刺之。

http://s9/middle/571caeb4gb6b4eef7c428&690

全身黑色调为主的锦衣锦帽全彩披挂,右手持三刃矛尖,左手持一照妖镜,挥动长袖上下翻舞,起转腾挪,衣袂翩翩,舞姿飘逸优美,甚是好看。 

http://s1/middle/571caeb4gb6b4ef041010&690

http://s11/middle/571caeb4gb6b4ef227bfa&690

http://s16/middle/571caeb4gb6b4ef3b0fff&690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ef34e867&690

http://s10/middle/571caeb4gb6b4ef513d29&690

http://s12/middle/571caeb4gb6cc9252e25b&690

接着彩衣秀士出场的是黄衣斗士。但见他头戴黄色宽沿木帽,身披大黄披风,斜肩系一白色绣花锦囊,左手持黑色收妖罐,右手持降妖杵,舞动起来大黄披风随之翻舞,怎一个酷字了得。猜此神擒起妖来,定干净利落。先用降妖杵杵之,再用魔罐收走了事。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ef5fb6d7&690

他的舞步奏感很强,多用垫步新行进,一招一式非常硬朗洒脱,如果说,前面的“彩衣秀士”舞得有些细腻柔美的话,这“黄衣斗士”则舞得粗犷硬朗。

http://s1/middle/571caeb4gb6b4ef7825a0&690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4ef886b97&690

http://s16/middle/571caeb4gb6b4ef82b2bf&690

http://s4/middle/571caeb4gb6b4ef95ad83&690

http://s15/middle/571caeb4gb6b4efb51ede&690

接着黄衣斗士上场的是黑衣魔头。蹦蹦跳跳一溜撒着花儿就出来了。恶魔来了,还不快跑!

http://s12/middle/571caeb4gb6b500e5691b&690

这绿脸魔的面具最传神:两眼血红,一眼瞎,一眼球长长地脱落到鼓鼓的绿脸蛋上;脑门正中吊一铜钱之类的东东在眼前晃来晃去;血盆大口咧出半个脸大,犬齿外露,红舌上吐;头上一蓬乱发如草,数根草绳般的发辨甩在脑后随身体的摆动疯舞;身着黑衣黑裤,大黄领口外露,身披一件红里黑外过膝巫袍,袍上绣有褐色花纹,黑红褐三色搭配,很衬魔头的那种诡异、阴暗、骇人的身份特征。加上腿上一双跳跃疯跑的黑色棉靴,活脱脱一个大魔头形象——吓人玩。 

http://s16/middle/571caeb4gb6b5028cd94f&690

http://s7/middle/571caeb4gb6b5029a1186&690

http://s6/middle/571caeb4gf23121a2dee5&690

http://s13/middle/571caeb4gb6b502af2f1c&690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502c0cac7&690

http://s8/middle/571caeb4gb6b502dd4787&690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老龙王。在汉民族文化中,传说中的龙王现身常是为祈求风调雨顺。佛教中赋予龙王除了普渡众生的寓意外,还有利用龙的威仪来为自身说法一层用意。在跳神中出现的龙王具体什么含义待考。

http://s11/middle/571caeb4gf23121d28e1a&690

 这龙王的形象亦是惟妙惟肖,一会儿指天,一会指地,口中有词,神神叨叨,很有意思。 

http://s6/middle/571caeb4gf23121dc18c5&690

http://s12/middle/571caeb4gb6b50319f6eb&690

http://s14/middle/571caeb4gb6b5032aabad&690

http://s1/middle/571caeb4gb6b5033f8f30&690

http://s14/middle/571caeb4gb6b503575aad&690

http://s3/middle/571caeb4gb6b5036feda2&690

活佛讲经仪式 

几组跳神结束后,还有一个活佛讲经。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看了一个开头。大致是先前坐在场地高台上的那位大喇嘛手持仪仗,率一队手托哈达吹着螺号的小喇嘛前往迎接前来讲经的的活佛。在这个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喇嘛们头顶上那个大大的黄帽子和僧人们吹海螺的样子。跳神结束后,僧人们将大喇嘛扶下高台,为他整理仪容,准备带队迎接前来讲经的活佛。

http://s2/middle/571caeb4gb6b5258158f1&690

大喇嘛头戴黄色高冠僧帽,手拄仪仗,走在队伍最前面,神态自诺,威严神圣气氛尽显。

http://s3/middle/571caeb4gb6b5037ca752&690

这顶黄僧帽真漂亮,很提精神。

http://s5/middle/571caeb4gb6b5038cfcb4&690

服侍大喇嘛的僧人

http://s14/middle/571caeb4gb6b5039d9c3d&690



http://s11/middle/571caeb4gb6b50398207a&690

迎宾队伍中吹螺号的年轻僧人

http://s16/middle/571caeb4gb6cd63c9f5af&690

这位吹螺号的小僧个头不高身体单薄,吹起螺号来力度十足。

http://s15/middle/571caeb4gb6b503a3908e&690

鼓着腮帮吹唢呐的僧人,吹得唢呐声呜呖哇啦震天响。

http://s7/middle/571caeb4gb6cd6cba3006&690

迎宾队伍中捧哈达的僧人

http://s10/middle/571caeb4g78abb37292c9&690

这一队迎宾队伍前去迎接讲经的活佛,因时间关系还要赶路,看到这里,我们就离开了,没有继续看活佛讲经仪式。今天看到的跳神真过瘾。难得一见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