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宜论童话

(2010-04-21 09:05:42)
标签:

童话大家

经典理论

形象

物性

杂谈

分类: 评论和杂谈

 

 

    贺宜论童话(摘录)

 

 

童话的形象 童话的形象在一切文艺作品中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以及不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物质还是抽象的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思想、有语言、有行为、有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这就是童话的特点。拟人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有运用的,不过不像童话那样运用得普遍罢了。

 

童话的这种形象,实际并不是写物,而是写人,写人间,写生活。

 

除此之外,童话中的人物更多的还该是人,古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或者在一个童话作品中既出现普通的人,又有超自然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各种生物。即使是写普通人,童话跟小说相比,它的人物的语言、性格、行动和经历有更多的夸张和浪漫色彩。

 

童话,不管它是哪一种形式的童话,都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就没有了童话的生命,失去了童话的魅力。有的人以为童话的魅力是靠丰富的想象获得的。其实,丰富的想象如果不是植根于生活,倒就真的变成信口开河,荒诞不经了。

 

童话的物性 什么老问题呢?一是不少童话缺乏生活基础,作者任意编述故事,信口开河,随心所欲,内容空洞……没有生活气息,只有拙陋的杜撰。二是缺乏童话特色,既少幻想,又少巧妙的构思,单纯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或某些生活现象,借几只动物或别的什么东西来登场,现身说法。这种作品勉强把它们说成是童话,仅仅因为它们的人物,会说人话,会干人事的猫狗等等而已。可是叫人失望的是,它们这也会干,那也会办,例如会上学,会打乒乓球,会种树,也会种庄稼,唯独不会干它们本来应该会干的事,如逮耗子、看门、打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还是由于这些作者对童话还不很理解,对童话创作的艺术规律也不能熟练地掌握。问题的解决,要靠作者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来逐步获得运用自如的、具有童话特点的各种艺术手法。

                             (野军摘自《童话选》上海教育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