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军谈童话创作:趣味—搁糖的豆浆
(2009-08-17 09:18:42)
标签:
原创童话创造体会心得杂谈 |
分类: 野军相关资料 |
趣味—搁糖的豆浆
西瓜里的瓜瓤,红艳艳的,是甜的,怎么会有趣味呢?我是说,西瓜里有一个故事,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感到有趣。这个故事也许你已经听过、看过,那就是童话《空西瓜》。
这篇童话发表后,被选入《中国童话界·低幼童话选》、《中国经典童话》等多种合集。主要是这篇童话比较有趣,适合小读者的口味。
我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四个字:有趣、有益。正如著名童话作家贺宜说的那样:“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如果没有趣味,那就像豆浆里没有搁糖一样。”“豆浆当然是一种好东西,但是,对于小娃娃们,大家知道,没有糖他们是会觉得不痛快的。”童话的趣味性,就应该像豆浆里搁糖一样,既要好喝,又有丰富的营养。
意大利童话作家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趣味盎然的长篇童话。童话里的小木偶匹诺曹,他每说一次谎,鼻子就会长出一截。这个情节,达到了以“趣”取胜的艺术效果,给人很深的印象。有的小朋友说过谎话,听了这个故事,怕自己的鼻子也会长出来,用手捂住了鼻子。可见,童话产生的魅力多么大。
那么,童话的趣味从哪里来呢?童话来自生活,它的趣味当然也是从生活中来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趣”,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历来也很注重“趣”。如奇趣、妙趣、灵趣、意趣、韵趣等等。童话的幻想中有“趣”,夸张中有“趣”,都是和儿童的心理特点相联系的。儿童感兴趣的是新奇的事物,童话的新和奇,是“趣”的关键,是豆浆里最甜的糖。
豆浆里搁糖是要搅和了的,不能甜淡不匀;一篇童话也得从头到尾充满趣味,才能吸引小读者。
童话《空西瓜》取材于平常生活,我经常看到有人买了西瓜,先开个三角口看西瓜生熟这件事得到启发:这西瓜上的三角口有戏!那时,我正在考虑写一篇老鼠的童话。于是,我开始设想把西瓜当做老鼠的房子,有个可以进出的三角门;西瓜还可以滚着走,成为老鼠的“西瓜车”;后来又设想把西瓜当油瓶,引诱老鼠进入西瓜里……这样,原来考虑把老鼠当正面人物来写,不得不把老鼠写成了反面人物。所以,根据题材设置人物是童话构思的一个方法。在生活中,老鼠的确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不过,童话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童话里的这伙为非作歹、连老黄猫也对付不了的贼老鼠,比生活中的老鼠更令人感到厌恶。这篇童话里的主角是憨厚的小猪,当他被这伙贼老鼠搅得手足无措,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得到老黄猫的指点,用巧妙的办法逮住了这伙贼老鼠,给了他们应有的惩罚。
童话描述老鼠偷西瓜的热闹场面,充满着趣味。小猪用香油引诱老鼠,又假装睡觉,都是“心智”的体现。因此,这篇童话是智力和趣味的结合,显得比较新奇、有趣。
把童话写得有趣些,再有趣些吧!在你进行童话创作的时候,别忘了在这杯豆浆里搁糖。当然,甜味最好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