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幼儿文学
(2009-06-20 08:43:54)
标签:
幼儿文学理论拨乱反正找回纯真 |
分类: 评论和杂谈 |
名家论幼儿文学
陈伯吹:
▲
▲ 1962年12月号《儿童文学研究》,曾经发表过我的《谈幼童文学必须繁荣发展起来》,迄今已二十年多了,其时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很少注意到幼儿的文学读物,连有的家长和老师在内,也认为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篇页,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被注目的花,只是较高较深的儿童文学与少年文学,幼儿文学几乎是个“弃儿”,撇在一旁没人管。由于缺乏高瞻远瞩的目光,就看不到塔要建得高,基础要打得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起步在于幼儿文学。
千万不能因为给小儿看的作品而等闲视之,相反的,要加倍重视,加倍提携,这是整个文学事业的基础与起点。
贺宜:
▲尽管有不少人对年龄越小的读者的文学越是鄙视它,然而事实却是:正是这种幼小者的文学,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学!我只能坦白地承认,按我的经验,我在尝试写作这种作品的时候,遭到了最多次数的失败。我觉得,我即使以毕生的精力来学习和从事写作这种文学,也不见得能够写出多少非常出色的作品。我多么忻羡和钦佩那些为幼小者诚诚恳恳地工作,为他们精心写出了优美的作品来的有才能的同志。
樊发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教育低幼儿童的低幼文学,直接影响着我们未来整整一代人。你能说它不重要吗?我国少年儿童有三亿五千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低幼儿童约占一半,也就是说,约一亿七、八千万的样子。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给这么多孩子写作品,为他们服务,影响他们,教育他们这是何等光荣和神圣的事业!
▲
▲
构成一篇优秀作品的诸因素,无疑都是有利于发挥作品的教育作用的,诸如:优美的、具有鲜明儿童特点的语言,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艺术形象等等。
洪汛涛:
▲低幼儿童文学,并非像有的人想的那样:没有多少字,故事也简单,写起来很方便。这是一种误解。不要说给低幼儿童写文学作品,就是和低幼儿童说话吧,我发现有许多人就不会,包括有的父母亲。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写作低幼儿童文学,并非那些成人文学作家,一拿起笔,就可以成篇的。它,选材、结构、表达、措词、用字,等等,另有一功,都大有讲究。 野军著童话集《红房子搬家》《序》
▲我向来认为,儿童文学中主要是低幼文学,而低幼文学中主要是童话。
野军著童话集《长鼻子和短鼻子》《序》
▲在世界各国,所说的儿童文学,主要是低幼儿童文学。低幼儿童,不可能到成人文学中去获得所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所以,必须有人专门为他们创作好的作品。
洪汛涛著童话集《七彩桥》《后记》
▲外国的一些专家们,到一个国家去访问,首先就要看看儿童文学,特别是低幼文学。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发达不发达,文明不文明,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外国,所谓的儿童文学,主要是指低幼文学……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的重点,好像主要放在高小程度的少年文学上。这个重点,我觉得应该转移。少年文学、儿童文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低幼文学。 《低幼文学种种》
鲁 兵: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今,幼儿文学已拥有一支作者队伍(其中一部分作者是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写出一批题材广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作品,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幼儿文学面前毫不逊色。当然,就我们这么个大国来说,幼儿文学作品的数量和总体质量都还是很不够的……
▲幼儿文学作品,几百字,千把字,最长也不过三四千字,似乎可以一挥而就,其实不然。写得短,不容易;写得浅,不容易;写得短小而完整,浅显而生动,就更不容易。但是我们只要能大胆实践,坚持下去,是一定会写出成功的作品来的。
▲将儿童文学的浅近浅显和浅薄等同起来,提出儿童文学应当成人化,这是新近的一大发明!请问,这么一“化”,还有什么儿童文学呢?看来真正浅薄的倒是这一学说的发明家。
《适度·浓度·广度》
圣野:
▲幼儿文学是儿童特点最强的文学。……台湾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家都很重视幼儿诗歌的写作,他们的创作主要成就,亦在这方面。而在大陆,则出现另外的情况,似乎作家所写的年龄层次越高,就越受器重,他在儿童文学界的地位也越高,有些少年刊物,拼命在写十六七岁甚至十八九岁的少男少女(有的已接近青年)的作品,“十六岁的花季”已成最时髦的题材。离开儿童越远,离儿童文学也愈远,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鲁风:
▲搞儿童文学的人都知道:“儿童读者年龄愈小,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也愈鲜明。”据此,说“幼儿文学是儿童特点最强的文学”,是可以这样说的。过去,提到儿童文学,一般人会自然地联想到是给小娃娃讲的故事、童话、儿歌。浙江黄云生说:“幼儿文学的出现并不比其他读者层次的儿童文学来得迟……”他认为“儿童文学最初倒是以幼儿文学形态出现;不仅如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儿童文学未分化时期)幼儿文学实质上是儿童文学的主体。”我同意这个看法,故照抄他的原话。
我们对写读者层次高的作家器重,没有什么不好,但不应因此歧视幼儿文学……。为什么会有此怪现象呢?这与社会上重视成人文学轻视儿童文学有关(近些年好一些),再就是总体上讲我们的文学欣赏能力低下,连有些评论家还存在着以人论作品优劣,不以作品优劣来评定作家的成就。
韦苇:▲幼儿文学是特别难写的文学。这里,学识、灵气、才情、技巧只是写好幼儿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却还不是充足条件,还需要熟悉幼儿生活和幼儿的内心世界。
《关于用大字印刷的文学》
方轶群:
▲一九五三年以前,我在中华书局编辑所儿童读物部门当编辑,初次接触到了以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孩子为读者对象的低幼读物——图画故事。因为见不多识不广,误认为图画故事即是幼儿文学读物。那一时期,我写了不少图画故事。这些图画故事,这个集子里没收进一篇。因为图画故事只是一种“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不是幼儿文学作品。图画故事中的文字只起到说明图画的作用。
到五十年代中期,才有用“统篇文字、分面插图”形式的、给低年级和幼儿园儿童阅读的、目前我们常见到的幼儿文学作品出现。这可以说是我国低幼儿童读物形式上的一大改革,从而才有可能把文学作品送到幼儿手中。
我曾经写过一篇《怎样写得浅》,发表在《儿童文学研究》第三辑(一九八○年三月出版),主要谈了怎样掌握低幼文学读物的语句与用字遣词。我每写一篇作品,总要字斟句酌,推敲琢磨,不惮一遍遍地修改、抄誊,务使浅显易懂,听来明白,能为幼儿接受。数十年来已成了我的写作习惯。
在我的百十篇幼儿文学作品中,《萝卜回来了》和《你喜欢谁》虽然在全国性评奖中获奖,但是我不很喜欢它们。我更喜欢的是《多嘴多舌的小猪罗罗》、《开玩笑的大风》、《老公公的玩具店》等篇,因为这些篇更富有儿童情趣,更贴近幼儿生活。
低幼文学需要给小孩子最初的,温暖的,我的感觉像齐白石画的小虾、小蝌蚪,就是幼儿文学的感觉,这种感觉我很难表述准确,但是我能感觉到那里是低幼文学的东西。这些风格呢,我给它归纳一下,应该是柔和,单纯,光明,温暖,美丽,而且是动听的,幼儿文学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声音,这是我的一个感觉,不应该带半点深奥、杂质和噪音。因此决定了幼儿文学的作家其实是很难做的,对作家的要求更高一些,因此我也就非常地敬佩幼儿文学的创作者。
幼儿文学里我的感觉就是说,它有时候是一种教育性,有一种德育,美德教育在里面,有的是一种智力或者知识、认知的这样一些内容在里边,有时候是美育,幼儿文学多半是有插画的,文字也很美,有美育在里面。但是有的幼儿文学可以是无意义的,仅仅是听觉上的美。
我刚才说多,因为幼儿文学的成长,幼儿文学作家的成长必须是需要一些幼儿文学报刊做载体,报刊的缺少或者萎缩,它可能就使一些幼儿文学最终放弃或者转移了,我觉得这很可惜。不知道这个局面应该怎么改变,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喜欢,非常愿意写一些幼儿文学作品的,我甚至说多花一点时间,为了一篇小幼儿的散文,小诗歌,我愿意花时间在这上面好好打磨。我殷切地期待张楠女士的这个中心不仅仅你是出你的出版社的低幼中心,真的能够成为全国的幼儿文学作家所向往的中心,将来我们这些能够写出这样的低幼文学作品来,都能够交给您,这样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然的话,幼儿文学的种子就会自生自灭,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