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今杂谈教师节 |
今儿收到短信:教师节愉快!

古人有“天、地、君、亲、师”之说。何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乃师道之首,乃传民族优秀文化精神之道,传修身做人之道。而老师之所以是老师,只是因为“闻道有先后”。从而需要“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传道,授业,解惑”。
孔子曾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说人对真理的发现和认识与人的各种先天和后天条件、机会及能力有关,那么,孔子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判断就是正确的。一个“不耻下问”,并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孔子,显然看到了“求道”在任何人之间的开放的多种可能性。
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有治学严谨的,有幽默犀利的,有高真诚率直的,有清纯可爱,有大将风度的。他们赐予我们的很多,其中最可贵的就是这些老师们对我们的影响和教导。当然有些道理是在学校中学不到的,这就要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中去学去感受,三个人之中,一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一个真正的朋友就是一个好老师,甚至老师的作用也没其大。
所以我说,老师的影响要多于朋友,而朋友的作用要大于老师。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孔子的修行,人无完人,所以才有了后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要想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就要我们经常把高深的理论下降到庸俗的生活中去,把庸俗的生活上升为高深的理论中来…
在我心中,身边的朋友,博客里的博友,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座山,一棵树,每个人都有优秀的几个方面,也许你懂一半,也许他懂另一半,两人用心灵真正的沟通,这不就是一个完整答案吗?你们每个人在某一方面,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之吾师!
(于汝波老师去世已百天。前几日,师母来电,说准备把于汝波老师的上千本藏书捐赠给基层部队,让我拿几本留做纪念。上图是我挑出了的30多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