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连贯性的连贯(一)规则

(2006-02-26 07:04:24)
分类: 莲子
                  非连贯性的连贯(一)规则(高惠君作品)
                      
                        一、规  
    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首次提请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草案对义务教育法作出部分修改补充,涉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源配置、学校安全、教育收费等方面的内容。从1986年制定《义务教育法》至今的20年中,中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成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在谈到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时。我认为更重要的素质教育,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海良则认为应该扬弃教学理念。
 
    海良考博之前,曾执教山东科技大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曾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之间的关系写过一篇文章,所阐明的主题就是学校的企业化经营,包括定位、过程、取向、结果,并从物的资本概念推延到人的资本概念。就教育而言,就大学而言,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客体—学校、教师、理念趋向,在学生人生观—学习、工作、家庭、宗教、政治等人生观体系逐渐有形、定格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指导、引导、推动(这是积极描述;消极则为强制、抑制、扼杀)作用。
 
    传统教育的几十年工具、甚至内容不变的模式对人贻害无穷。
    这一点甚至很多明家、大家也不例外,曾经有一位知名教授30年前撰写的教案30年后依然是以案宣科,不同的是把以前的板书搬上了投影仪。
    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是挑战,形式是挑战,本质的在于教师首先要能对知识体系、百家观点融会、判别、系统。
 
  北京大学许智宏先生以“师贤于弟子”为前提,认为老师的任务是“授业、解惑、传道”,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技能、学习做人”
  耶鲁大学莱文先生以“师不必贤于弟子”为前提,认为老师的任务是“清晰交流、激励他人、鼓励独立”,学生的任务是“质疑一切、努力学习、独立思考”。
 
  表面看,反映的是东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实质上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悲哀。
  延伸开来,在政府、在学校、在社会、在企业......,到处都充满了中国文化悲哀的影子。
  如此说,并不是否定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依然有生命力,并且必然会延续下去。事实上,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人—政府人员、企业人员、科研人员等在努力汲取中国文化的优势去做自己的事情。
 
  当然,企业不需要、也不允许自己的员工、自己的管理人员去怀疑一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员工、管理人员,一定是企业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具备“质疑一切、努力学习、独立思考”特质的员工或管理人员。
 
  此次谈话总结为:建设规则--服从规则--打破规则--重建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