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澄净心镜
澄净心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判定

(2018-10-12 10:04:07)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我说教材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判定

本文是自己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主要是完善了类别,增加了例句,目的是为了教学中通过较多的例句让学生真正掌握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判定和解释、翻译。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对其进行整理、完善,敬请读到此文的朋友留言提出建议和意见。

判断文言文中的名词是否活用作动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看名词前有没有用副词修饰。如有,该名词则活用为动词。

如: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例句中,名词“义”前用否定副词“不”修饰,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道义”。

其他例句:

(1)樊於期乃前曰 (上前)

(2)乃朝服,设九宾 (穿上朝服)

(3)左右既前,斩荆轲 (上前)

(4)秦地可尽王也 (占据、统治)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符合道义)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统治天下、称王)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闻名)

(8)不蔓不枝 (长蔓;长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10)王师遂东 (向东进发)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打洞)

(12)读书久不效 (取得功效)

(13) 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

2、看名词前有没有用能愿动词“能、可、欲、肯、愿、敢、当”等修饰。如有,该名词则活用为动词。

如:沛公欲王关中。

例句中,名词“王”被能愿动词“欲”修饰,活用为动词“称王”。

其他例句: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3)狼不敢前 (上前)

(4)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感激)

(5)岂吾不当侯耶 (做侯王)

(6)左右欲刃相如 (杀)

(7)公子怒,欲鞭之 (用鞭子打)

3、看名词前有没有用介词短语修饰。如有,该名词则活用为动词。

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例句中,名词“盟”前面用介词短语“与郑人”修饰,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

4、看名词前有没有结构助词“所”。如有,则一起组成“所字短语”,该名词则活用为动词。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例句中,“虏”本来是名词,意思是“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短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虏获”。

其他例句:

(1)置人所罾鱼腹之中 (用鱼网捕捉)

(2)寻向所志 (作标志)

5、看名词前后有没有其他名词。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如:人人奋勇)又不是偏正、并列、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活用作动词。

如:刑人如恐不胜。

例句中,“刑”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刑罚处罚”。

其他例句:

(1)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做、干)

(2)今王鼓乐于此 (奏、演奏)

(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

(4)愿为市鞍马 (买)

(5)妇抚女乳 (喂奶)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7)天雨,墙坏 (下雨)

(8)道芷阳间行 (取道)

(9)每至晴初霜旦 (下霜)

(10)皆披发文身 (画文彩)

(11)腰白玉之环 (腰中佩带)

(12)皆指目陈胜 (用眼示意)

(13)故自号曰醉翁也 (取别名)

(14)大楚兴,陈胜王 (为君王,称王)

(15)尉果笞广 (用竹板打)

(16)朝服衣冠,窥镜 (穿戴)

(17)会宾客大宴 (举行盛大宴会)

(18)策勋十二转 (记)

(19)天下缟素,今日事也 (穿丧服)

(20)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送食物)

(21)吾义固不杀人 (坚持道义)

(22)居右者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的发髻)

(23)皆刑其长吏 (惩罚)

(24)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25)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26)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光示意)

(27)鱼肉百姓 (把……当鱼和肉看待)

(28)草菅人命 (把……当作草看待)

(29)生灵涂炭 (处在烂泥和炭火中)

(30)生死而肉骨 (使……长肉)

(3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32)阙秦以利晋 (使……得到好处)

6、看名词后面有没有带补语。如名词后带了补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例句中,“军霸上”即“军于霸上”,“军”活用为动词“驻扎”。

其他例句:

(1)晋军(于)函陵 (驻军)

(2)一狼洞(于)其中 (打洞)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吹风)

(4)树之以桑 (种植)

(5)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种田;居住)

7、连词“而”的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作动词,就是作状语。

如:泉而茗者

例句中,“茗”放在连词“而”的后面,连词“而”只能连接的前后词语只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所以“而”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以“茗”应译为“煮茶、泡茶”;“而”前面的只能是动词、动词性短语或后面动词的状语,所以那个“泉”字也应是动词,译为“汲泉水”。

其他例句: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把肉晾干)

(2)荆轲和而歌 (唱歌)

(2)又前而为歌曰 (走上前)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穿衣戴帽)

(4)泥而不滓 (生活在污泥中)

(5)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吃饭;;穿衣)

(6)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 (以他为臣;以他为友)

8、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驴有胜怒,蹄之

例句中,“蹄”的后面有代词“之”,指那个老虎,“蹄”就只能是动词,译为“用蹄子踢”,“之”作宾语。

其他例句:

(1)公将鼓之 (击鼓下令)

(2)先主器之 (器重)

(3)处处志之(作标志)

(4)策之不以其道(驾驭)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看作宾客)

(7)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统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