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漂泊爱情之花农村外出打工青年婚恋面面观文化 |
分类: 新闻 |
——农村外出打工青年婚恋面面观
文/
近几年,随着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更多的农村青年开始走出家门,奔赴全国各地,在遥远的异乡追寻自己人生的梦想,经过几年的城市生活磨练,他们在农村四角天空里成长起来的思想,经过城市风雨的洗礼,更加活跃和开放起来,并迅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随波逐流。面对巨大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在学习和接受城市先进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他们也在颠覆着传统的伦理道德,以下就是记者在我市农村看到的几个典型例子。
甜美爱情背后的父母辛酸
李花的父亲是大荔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见到记者时一脸的委屈,几乎是含着泪水,给记者讲述了女儿李花的事情。
两年前,20岁的李花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中,踏上了南下打工的火车,在广州打工期间,李花结识了一位湖北的男孩。两颗身在异乡的孤寂之心很快走到了一起,彼此间的关怀与爱恋使他们陷入情网。
一年后,李花回到家里,将自己在广州谈了男朋友的事情告诉了家人。父母考虑到男孩子家在湖北,其身世和家底也不是很了解,就极力反对李花的这份恋情。面对亲人的指责和父母的埋怨,李花最终向家人妥协了。在父母的授意下,经媒人撮合,李花跟临村的一位男青年很快地完成了见面、相亲、结婚的事宜。
李花的父亲也尽了自己最大的职责,结婚时不仅把婆家给的所有财礼全部陪进嫁妆,自己还倒贴了几千元,给女婿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婆家的家底薄,家里的种子不够了,李花的父亲就拉了自家的种子去支援,地里的化肥缺了,李花的父亲就默默地把自家的拉过去。
婚后不到半年,李花就离家出走了,私下跟湖北的那位男孩一起去了广州。婆家人见不到李花,只好向李花的父母要人。李花家里人都不知道那位男孩的家庭地址。李花的父亲和叔叔,为此专门去了趟广州,在李花先前工作的地方,找了半个多月,都没见到李花的影子。
因结婚时没有办理登记手续,李花的婆家见不到人,就只好以骗婚为由将李花的父母告上了法院。经过法院审理,李花父母败诉,法院判决李花家人赔偿婆家各项经济损失近两万元。这可真是“损了夫人又折兵”,女儿找不到了,自己又失了钱财。讲述的过程中,李花的父亲总是不住地哀叹,现在的娃真是了不得,啥事情都能做出来。
爱情与亲情熟重熟轻?
赵菲是一位今年刚满20岁的农村姑娘,两年前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父母将她送到渭南城区一家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职业培训。毕业后,经学校统一安置,赵菲和几名同学一起分配到了厦门一个工厂。工作了半年,赵菲突然打电话告诉家人,自己不服南方的水土,想去北京打工。家里人坚决反对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子,去北京那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一再告诫她,如果去了北京,家人就不管她了,她也永远别再想踏进家门。
赵菲完全没有理解父母的真实用意和良苦用心,瞒着家人一个人从厦门私自坐火车去了北京。原来在学校期间赵菲谈了男朋友,尽管入学前家人一再教育她,年纪还小,千万不能谈恋爱,先把技术学好,把能力提高。可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处于青春懵懂期,赵菲年轻驿动的心还是没能沉得住,终于跟学校一位男孩子恋爱了。
毕业后,赵菲被分配到厦门,那位男孩子却分到了北京,俩人虽然相隔千里,但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为了爱情,赵菲瞒着家人辞掉厦门的工作,去了北京。后来,家人知道了赵菲去北京和男孩子恋爱的消息,非常生气,就在电话中把赵菲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今年春节前夕,赵菲给家里打电话,说过年准备回家,家人考虑到农村的风俗,就很明确的告诉赵菲,如果她一个人回来,家里的大门是永远对她敞开的,如果她带男朋友一起回来,家里暂不欢迎。
从年根儿起,父母都在盼着赵菲回来,可到大年初一,也没见赵菲的影子。赵菲给家里也没打过一个电话。家人是干着急没办法,看到电视中播放的全国发生冰雪灾害的报道,家人还想着赵菲可能是因为雪灾,坐不上火车,不能回家过年了。年三十晚,家人守着电话一直在等赵菲的消息,一直没有等到。正月初四这天,赵菲突然带着一位陌生的男子回到了家,那位男子看上去比赵菲要大五、六岁,面相很老,还有些驼背。原来赵菲在腊月二十六就已经回到了渭南,春节是在那位男孩子家过的,可她始终没有给父母打过一个电话。赵菲告诉父母,那位男子就是自己的男朋友。许多村里人听说赵菲带男朋友回家过年了,都纷纷跑到家里看望。看到赵菲男朋友的样子,都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赵菲的父亲一时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两年多没见的女儿突然带回这么一个老男人。于是非常气愤,抓起赵菲带回来的东西,扔到了大门外,很不友好地把赵菲的男朋友赶出了家门。赵菲见父亲这样对待自己的男朋友,当下就和父母翻了脸,声称要跟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当着很多亲人的面,历数了父亲从小对自己的种种不对,扬言从此不再踏进这个家门,然后带着男朋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门。赵菲的母亲一气之下,病倒在了炕上,几天不吃不喝。父亲气得热泪横流,满肚子的委屈怎么也诉不完,他实在想不通,二十年的养育之恩,难道真的抵不过别人一时的恩惠吗?
被世俗风雨斩断的爱情之花
今年春节对于23岁的张栋来说,是郁闷的也是伤心的,跟其他打工青年不同,因为年长自己两岁的哥哥要结婚,张栋在春节前一个多月,就从广州回到了渭南家乡,并且带回了自己打工时谈的女朋友。此前,张栋跟家在广西的女朋友已经商量好,打算把自己的婚事跟哥哥的放在一起办,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个春节。女朋友还跟家人通了气,等和张栋的父母商量好后,就通知家人来陕西参加她们的婚礼,家人也很能理解她,并不反对她远嫁到陕西。
当张栋带着女朋友兴冲冲地赶回家,把女朋友介绍给父母,并说了自己的意图后,家人表示出极力的反对,认为女孩子家太远,长期两地间往来极不方便,仅路费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怕女孩子在陕西跟张栋过上几年后,想家了离开陕西不回来怎么办?尽管张栋和女朋友一再给父母讲他们是真心相爱,并且已经同居,两个人流着眼泪甚至一齐给父母跪在地上,要求父母接纳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可被农村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了一辈子的父母,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张栋和女友的婚事。在父母的一再劝说下,无奈的张栋只好把女朋友送到西安火车站,眼看着心爱的女友踏上离别的火车,张栋的泪水再也禁不住地流了下来。
送走女朋友,张栋在床上躺了几天,茶饭不思,什么活也不干。哥哥结婚的那天,张栋迎亲回来,看着嫂子娘家在婚礼上要这要那漫天要价的情形,张栋气得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破口大骂:“我打光棍呀,谁再给我说媳妇,就是狗日的!”拍全家福的时,任凭大家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始终没把张栋拉到现场,一张充满喜气的全家福因为少了张栋,而多了一份遗憾!
给漂泊的爱情以最大的宽容
我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类似李花、赵菲、张栋的例子还不胜枚举,在漂泊的打工路上,渭南农村青年驿动的心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大跨度大开放的爱情观面前,农村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淳朴的乡风乡俗,无疑给它们泼了一盆冷水。在亲情与爱情道德与法律面前,他们稚嫩的心开始困惑了,经历了伤心失意的折磨,他们只能茫然地留给父母几份苦涩与悲凄。
一位热钟于东府文化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外出打工人员是一个流动的群体,他们长期离开家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群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中生活,基本上脱离了自己原来的“家族网”、“关系网”、“传统网”等圈子,即使发生早恋、未婚同居,婚外恋,第三者等不道德行为,也不用担心会被熟悉自己的人知道,没有了公众舆论的谴责,外出打工青年就更加肆无忌惮,一旦父母家人知晓了自己的事情,出面阻挠和反对时,他们就离家出走,长久不跟家里联系,甚至要断绝亲情关系,这是一种伦理道德的丧失,也是一种情与法的考验,这一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不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一旦离开了家乡就成了“单身”,而家庭式流动打工的比例很少,这些“单身”的打工青年,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生活着,难免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都渴望找个能填补内心空虚的人,即使是昙花一现的爱情,他们也在所不惜。另外,对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俗的好奇,也非常容易使两颗孤寂的心走到一起,最后产生恋情。
外出打工青年的跨地婚恋,有其消极的一面,往往会发生一些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相违背的事情,例如婚外恋、第三者、二奶等现象。
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他们走出了农村那个封闭的环境,进入到大城市的开放环境中,自己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在婚姻问题上,他们比农村的留守人员有了一个更大更自由更宽松更开放的选择空间,尽管他们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有时会对父母的生活造成伤害,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现代婚姻,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质量,对优生优育,优化人口结构也是一种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