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欠条借条吃掉诚信危机屈文平文化 |
分类: 随笔 |
屈文平
据2月26日《河南商报》报道,河南的一位居民好心拿出120万元借给朋友应急,朋友却给自己写了一张“欠条”,明明借钱写“借条”,可朋友为何写的是“欠条”,这位居民感觉心里很不塌实,于是拿着“欠条”找到朋友,要求把“欠条”改成“借条”,朋友答应的很好,可在接过“欠条”后,却一下塞进嘴里吃掉了。由于担心借出去的120万元收不回来,该居民只好报警,并诉至法院。看完这则报道,真的很令人惊讶,朋友把120万都借给自己了,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任才能做出的选择呢?难道自己连改个字的诚意都没有,非要吃掉欠条将彼此的友谊毁灭,那吃掉的何止是一张欠条呢?朋友间的友好与信任,多年交往的感情与友谊,恐怕也就此被“吃”掉了吧?
那么究竟“欠条”与“借条”有何区别呢?查阅了有关法律条文后,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欠条属于债权凭证,要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没有约定具体还款日期,要在欠条开具日起两年内主张权利,否则就丧失了胜诉的权利,而借条则属于合同的范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为20年。原来这一字之差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重要的利益关系,这就难怪那位朋友宁愿把“欠条”吃掉,也不愿意将其改为“借条”,原来在内心深处还埋了这么一道伏笔。看来这位朋友在写字据的时候,心里就没抱什么诚意,从写下“欠条”的那刻起,就给彼此的友谊判了死刑,这可真应了商界流行的那句话“如果你想跟某个人绝交,那么就借钱给他,从你把钱借给他的那刻起,你们的友谊也就快要结束了”。吃欠条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在巨大生存压力和生活压力面前,受多种利益的趋势,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危机在加剧,彼此间的信任在不断减少。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可以毫不顾惜地将多年积累的感情和友谊抛弃,那些从友情亲情爱情中谋取自身利益的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那种为了自身利益而践踏友谊的行为,应该坚决禁止并给予严重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