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周仁”卫赞成(组图)

(2007-03-19 13:43:42)
分类: 读图
“活周仁”卫赞成(组图)
卫赞成老师近照
“活周仁”卫赞成(组图)
作品光碟
“活周仁”卫赞成(组图)
记者与卫老师合影
“活周仁”卫赞成(组图)
 
“活周仁”卫赞成
 在秦腔艺术界,只要提起卫赞成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卫赞成在《周仁回府》中扮演的周仁形象,在西北五省广大的秦腔戏迷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演小生须生皆能胜任,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扮演了秦腔《黄鹤楼》、《柴桑关》中的周瑜、《长板坡》中的赵云、《夜战马超》中的马超、《貂禅》《辕门射戟》中的吕布、《梁祝》中的梁山伯、《血溅鸳鸯楼》中的武松、《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先后多次在各种大型戏曲演出中获奖,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展示东府秦腔成就,卫赞成老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月9日中午,经过提前预约之后,记者专程赶到位于西安市西门外八佳花园的卫赞成老师家,对这位名冠西北五省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进行了采访。
 得知是家乡的记者来采访,卫赞成老师显得格外的热情,记者赶到八佳花园时他正在单位排戏,知道我们到了家门口后,他立马用电话通知了家里,让老伴好好招呼我们,他很快就回来。
 我们在卫老师家里坐了半个多小时后,他终于从回来了。一回到家,饭都顾不上吃没,就坐下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1998年卫赞成从渭南市剧团退休以后,先是在电视台帮忙,负责戏曲栏目的导演。闲暇之余,他还帮助团里的年轻人及社会上的秦腔爱好者排戏。
 2003年卫赞成把家搬到了西安,本想静静地安度晚年,可是西安文艺界的许多人士得知卫老师搬到西安后,纷纷登门拜访,有剧团年轻人想拜师学艺的,有戏曲学校想让他给学生讲课的,有家里附近喜爱秦腔的找他排戏的,卫赞成反而比在渭南更忙了。
 2005年陕西文艺界几位老同志,为了振兴秦腔事业,筹备成立陕西省唐梨园秦腔影视剧院,极力邀请卫赞成加盟,并一致要求他担任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
 今年元月,陕西唐梨园秦腔影视剧院经省文化厅批准正式成立,这是陕西省成立的首家民营股份制秦腔剧团,它的成立打破了秦腔艺术冷清多年的僵局。
 毕竟是新成立的机构,要想在西安站住脚,还需要下一番硬功夫。经过剧院领导层多方商榷,打算利用今年春节大好时机,在西安一炮打响,剧院把艺术排练、戏曲导演等重担压给了卫赞成。
 凭着对秦腔艺术的一腔深情,已经68岁高龄的卫赞成,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在楼下院子里锻炼一下身体,吃完老伴准备的早点,然后挤公交车赶8点前,赶到位于西安市西一路东段的单位上班。紧紧张张地忙碌一个上午。12点下班后,他还要挤车赶回西门外的家里吃午饭,多年来他一直有在家里吃午饭的习惯。随后于2点半前再赶到单位上班,每天晚上回家都是在8点以后。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努力,融入了卫赞成太多心血的秦腔眉户现代戏《爱情公证》终于排练成功。
 为了振兴秦腔艺术事业和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剧院打算在2007年春节期间推出“丁亥年迎新春过大年颂和谐戏曲荟萃演出周”活动,从正月除五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为广大戏迷连续奉献上11天的精彩戏曲演出。为了振台面,剧院专门给卫赞成也准备了两场演出。为了秦腔艺术,为了自己追求了一生的爱,已经花甲之年的卫赞成,不顾年高体迈,披挂上阵,认真地为观众们精心地表演了自己的拿手戏《周仁哭墓》。戏中有许多僵尸、抢背等高难度动作,剧院的同志考虑到他的身体,劝他把这些取消了。卫赞成坚决不同意,他说:“前场就是战场,上了台就是个演员,观众眼里是没有年龄概念的,我不能糊弄观众呀!”所有的高难度动作,他一个没减地表演了下来。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一片,都很惊讶,纷纷私下议论,不相信这是一个快70多岁的老人完成的动作。
 面对秦腔,面对舞台,卫赞成老师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知道这是卫老师内心真爱的最真实流露,是对秦腔的表白和总结,也是对未来秦腔的孜孜追求。原本打算利用12点至2点半他休息的这段时间进行采访的,可倾听着卫老师对秦腔妙趣横生的诠释,倾听着他对秦腔的感触和体会,我们实在不忍心打断这份美好。没有想到的却是时间却在悄然地流逝着,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4点多钟。我们很抱歉地对卫赞成老师说:“真不好意思,耽误你上班了。”
 卫老师笑着说:“我给剧院打过招呼了,说你们来采访秦腔,下午专门请了假的。”
 卫老师的话,让我们的心里好一阵的感动。临别时,我们不让他送我们,他却坚持把我们送到楼下,直看着我们走远,他才上了楼。
 “叹人间多荆棘世途艰险/难得你贤德妻节义双全/扶正义除邪恶舍己救难/孤寂寂埋荒丘隐恨长眠/愿已偿债已还无有遗憾/问贤妻今夜晚魂归哪边/生不能常恩爱百年相伴/九泉下与贤妻共话团圆……”离开了卫赞成老师的家,走在喧嚣的西安街头,我们的脑海中突然窜出《哭墓》的唱腔,凄美的音律直伴着我们登上回渭南的客车。
 一路上,急促的秦腔板弦声和悲凉的唱腔始终在我们脑海中回旋着,久久地不能消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