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流窜富平、蒲城、大荔、高陵、泾阳、山西等地,盗窃、破坏电力设施110起,破坏、盗窃变压器57台,盗窃铝线50多起、10000余米,给社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达800余万元。近日,这个以田权(化名)、明百(化名)、江风(化名)等为首的20余人破坏电力设施团伙被富平县公安局成功铲除。
斩断破坏电力设施的“黑手”
本报记者 屈文平
2005年11月,寒风阵阵,卷着落叶与尘土在渭北平原上轻舞飞扬,刚刚经历了一场分娩的土地,露出一抹新绿,状如针芒的麦芽扎在形将干裂的田间,眼看需要冬灌了。
这时,富平县宫里镇一个村的村民发现,生产地里前几天还好好的变压器,竟然不意而飞。
接着,留古镇一个水库的变压器,一夜之间被盗,上千亩土地的灌溉成了问题。
一连几个月,富平县流曲镇、曹村镇、刘集镇、梅家坪镇等许多乡村的几十台变压器纷纷被盗。
一个接一个的案情,传到了富平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存孝手里,这位从渭北高原——澄城县走出来的汉子,能深刻地理解这对于那些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意味着当年的粮食又要减产,满含期望的眼神又要蒙上忧伤了,何况这些都是生活在渭北旱塬上的农民呢?他立即召集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杨宽社、刑警大队队长陈敏峰,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以刑警大队副队长雷高峰为组长的专案组。
专案组成立后,办案民警冒着严寒对案发地点进行重点排查,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进行排查,一个群众一个群众进行走访,不放过一丝一毫可能与案情有关的细节和线索。
经过摸排调查,专案组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和犯罪分子的作案规律,初步确定了几名嫌疑对象,决定重点进行侦查。
一封匿名信
5月8日,一封匿名信寄到了专案组,宫里镇一名群众在举报信中说,董村一个叫林的村民和其亲家,经常伙同一名安徽男子盗窃变压器。
举报信中所提到的林,正好就是专案组最初确立的几名重点嫌疑人之一。根据举报信提供的情况和专案组所掌握的证据,警方决定密捕该林。
5月18日,富平县刑警大队,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在宫里镇派出所的协同下,于晚上6时许将犯罪嫌疑人田林(化名)抓获。
专案组连夜对田春林进行突审,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心理战之后,田林交代了连日来伙同明百(化名)、田权(化名)、田七(化名)、马峰(化名)等人一起盗窃变器,将所盗铜芯卖给一处废品收购站的犯罪事实。
掌握了初步的情况,专案组民警马不停踢,用最快的速度把明百、田权、田七、马峰等人抓获归案。
经过分组审讯,这伙犯罪嫌疑人互相推脱责任,避重就轻,部分犯罪嫌疑人曾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具有一定的反侦能力,要么耍赖,要么找借口转移话题,审讯工作收获甚微。
专案组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富平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存孝闻讯后带着慰问品来到专案组,给办案民警打气,针对案情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副局长杨宽社自从专案组成立后,吃住都在专案组,一门心思扎进案子上。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专案组不断地调整思路,改变方式,经过几天的努力,案子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一条连接地狱的“财路”
据田权等人交代,自己过去经常偷点废铁等东西,1983年严打时因盗窃罪被判过3年有期徒刑。田林去年春天领着明百来到自己家,介绍认识以后,几个人计划合伙盗窃古墓,结果用探杆钻了一个多月后,没有一点收获。期间曾偷了一个铁门,因害怕被公安部门抓住,所以躲到明百工作的县城一家黄板纸厂工地,时常拆些厂里的废铁进行变卖。
2005年11月的一天,明百引来一个外号叫“小周”的安徽男子,说这个人很有本事,可以给大家找一些挣钱的“活路”。
“小周”提出最近一段时间铜价飞涨,可以弄些铜来卖钱。
田权说:“谁都知道黄金值钱,从那里弄嘛?”
“小周”说自己有门路。
于是在一个漆黑寒冷的夜晚,在“小周”的带领下,田权、田林、明百等人来到富平县东上官乡的一个砖瓦窑。“小周”指着窑上的一台变压器说“这就是财富。”田权等人望着那台变压器心里一惊,这家伙同380伏电压的电线相连接,弄不好可是玩命的买卖。“小周”看了田权一眼,没有言语,从旁边找了一根木棍,先是拉丝据,接着窜到杆上,很麻利地把变压器弄了下来,然后招呼田权等人一起把变压器拆开,抽出里面的铜芯装进带来的编织袋里,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在随后的日子里,“小周”、明百、田权、田林等人在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高陵县、泾阳县等地疯狂作案30多起,盗窃变压器30多台,所盗铜芯全部以废品的形式卖给多个废品收购站,最少的卖1000多元,最多的卖到4000元。
期间,田权由于同田林素来不合,加上对分赃问题产生分歧,两人曾分开单独发展自己的团伙,分开进行作案。两个团伙时分时合,互相勾结。“遍地是牛奶,何必养奶牛”这一歪曲的理论开始时常挂在田权的嘴边,成为田权的口头禅,也成为一种犯罪的酵母,让这位也是农民的男子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