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再步行七八里蜿蜒的乡间小路,记者来到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北董村初级小学。由于正逢学生放学回家吃饭,学校的大门上了锁,两扇蓝色的大铁门中间留有一道一尺宽的缝隙,个别来得早的学生很调皮地从门缝中钻了进去!
11时40分左右,学校的大门开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校园,他就是北董村初级小学的校长董改朝。
据董校长介绍,学校是8月30日和31日报名开学的,目前全校共有学生14名,其中一年级有6名学生,二年级有5个学生,三年级有3个学生。另外学校还开设有学前班,今年招了10名学生。学校占地5余亩,共有教舍11间,部分教舍因年数已久成了危房,不能使用,其中可用的教室有3个,可用的办公用房有4间。一、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二年级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学前班单独在一个教室上课。学校一共只有两名教师,除校长董改朝外,还有一个叫王婵的女老师,校长董改朝负责代二年级和学前班的课,王老师负责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
采访期间正是王婵老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课时间,一个教室从中间一分两半,前半部分归一年级所有,后半部分归三年级所有,三年级的学生面朝后面的黑板上课,一年级的学生面朝前面的黑板,在两个年级之间有一道约两米宽的空隙。教室的后半部分坐了3名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一年级的6名学生就在前面上自习。
“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每个代课老师一个月只有120元的工资,所以外地的老师都不愿意到学校来教书,代课老师只能在本村找。”董校长无奈地说。
今年已经75岁的北董村二组董兆德老人告诉记者,北董村初级小学建校已经有些年头了,他自己小时侯就是在这个学校读的书,在70年代时学校有学生100多人,分了五、六个班呢!据董兆德老人介绍,北董大队分三个生产组,两个自然村,其中一组为南董村,二、三组为北董村,全生产队共有人口200多户,1000多人,按学区分,学生初级阶段的教育都在北董村初级小学。因为学校是初小,最高只到四年级,四年级以后就要到高李完全小学读书。有两个孩子的家长只要大孩子在高李完小读书了,就把小孩子也送了过去,两个孩子上学可以搭伴。也有个别家长把孩子直接送到高李完小读书的,慢慢地北董村初级小学的学生就少了,今年把四年级再收到高李完小以后,北董村初级小学的学生就更少了。
在北董村初级小学的校园内,记者看到部分教舍的墙面上已经用黑色的墨水涂上了“危房”的大大字样,在最南排的教室北外墙上方还写着“为中华崛起而发奋读书”的字样,学校的操场很宽广,也很荒芜,操场的西北端已经长满了一片很深的荒草。
学校学生出现减员,董改朝的家人也曾劝过他,担心在这样的学校里教书人显得不光荣,希望董改朝不要再坚持了。可董改朝却说:“咱村的娃,你不教,可能就没有人愿意教了。我要是走了,这个学校可能就完了。只要学校还有一名学生,我就永远不会走,永远坚持讲好最后一堂课!”
学校出现当前的局面不是个人的能力所能挽救的,但是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习惯,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树立为祖国富强和家乡繁荣而努力奋斗的理想,所以董改朝选择了代学前班的课,渴望在那一群幼小的心灵里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这是山乡的希望,这是山乡的明天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