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名医生吃回扣”咋成了正面新闻

(2011-06-16 07:39:01)
标签:

温州

醒脑静

浙江省卫生厅

卫生部门

商业贿赂

杂谈

分类: 吐鲠集

朱方清

近日,网上爆出“温州百名医生吃回扣”事件,涉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第二医院120多名医生收受“醒脑静”药品厂家回扣,金额总计高达近28万元,其中最高个人回扣金额2.5万多元。网帖所列医生的姓名、工号、所在科室以及用药数量、提成比例及金额等要素详实具体,因而迅速引发社会关注,相关方面也表示要进行彻查。

然而这一桩轰动性的“丑闻”却很快向着“正面化”的方向转移,且颇具喜剧色彩。一是两所医院分别回应表示,目前没有查到医生吃回扣的现象,所有医生也否认此事,并且医生用药信息外泄有可能是电脑被“黑客入侵”;二是“醒脑静”公司方面委托律师给网站发函:“经查证,其内容纯属子虚乌有,已经构成诽谤,……要求网站删除相关信息,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三是浙江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14日向媒体大谈该省卫生系统全面开展“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年活动”的成果,据称半年来,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建立了廉政账号;1200多家实施了廉洁从医承诺制;17万余名医务人员签订了廉洁从医承诺书;组织各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2000多次,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医务人员抵制商业贿赂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有明显提高,主动上交回扣款、礼卡、礼券、礼品等约1800余万元。

一场网络“回扣事件”,引得事涉医院连称“干净”,关联药厂大呼“冤枉”,所在卫生部门则借机自唱“颂歌”。看来这很可能又是一场“乌龙球”,不仅揭不了丑,反而还给相关机构与个人加分。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让涉嫌吃回扣的医生自我交代、相关医院以及厂家开展所谓“自查”的方式能逼出靠谱的真相吗?这算不算走过场?当地卫生部门既然正在开展“专项整治”,为何对于可能存在“顶风上”嫌疑的回扣事件如此轻描淡写,避实就虚,而不主动配合当地公安、司法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事实上,仅浙江省医疗系统近年来曝出的医疗回扣事件就有多起。去年一名医药代表在当地医院公开发放药品现金回扣,有关部门当场从其包里搜出29只尚未分发完的信封,内有现金13000余元。相关医护人员受到行政纪律处分。而此前,一位医药代表在宁波一辆出租车上遗失了42个装有巨款的回扣信封,涉及35名医生和7个病区集体,医院党政一把手和涉案医务人员由此分别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实践证明,要断医疗回扣的根,再多的专项整治及廉洁从医口号都不管用,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也威力有限。真正管用的,是严格依照商业贿赂的条款来给收受回扣者定性。刑法中商业贿赂的受贿主体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5000元即为立案下限。正因为卫生部门时常将收受医疗回扣降格到“作风问题”,从而模糊罪与非罪的边界,使得不法者有隙可乘。浙江省卫生厅半年收到主动上交回扣款、礼卡、礼券、礼品等约1800余万元,不仅不值得炫耀,而且充分折射医疗领域回扣、红包现象何其猖獗,以及从体制上为当事者逃避法律惩罚预留了口子。

所以,就此次“回扣事件”而言,相关方面理当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果断采取行政与司法并举的措施,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开展严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真正还无辜者清白,让枉法者无以遁形。祛“顽疾”必须下“猛药”,如果一味遮丑,粉饰太平,医疗回扣的乱象必然像瘟疫一样长期蔓延,反复发作,而整个白衣天使的形象也将为之蒙垢,难有清宁之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