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诈捐门”后为何还嘴硬?

标签:
成龙舟曲上海世博会达人秀大兵小将娱乐 |
分类: 散漫集 |
朱方清
成龙涉嫌对北川中学“诈捐门”事件尚未完结,近日,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省区市活动周)迎来了甘肃省活动周,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香港演员成龙现身甘肃周开周仪式。成龙表示,当时全国上下都在为舟曲揪心难过,希望不久之后能去舟曲看看,“再帮他们做点什么”。同时他对北川中学捐款质疑首次做出回应。对于一系列争议,成龙并未明确回复,只表示:“人在做,天在看。”(9月17日《新快报》)
不过成龙还是不失时机地表白自己的爱心:“我因为工作,人经常在国外,但国家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在时刻关注,记挂在心里。我希望同胞有困难的时候我能第一时间帮到他们。像这次舟曲的灾难,我虽然捐了款,唱了歌,但我仍然希望不久之后能去舟曲看看,再帮他们做点什么。”
成龙做为广受瞩目的演艺巨星,一方面其长期以来在娱乐圈中的非凡成就让人钦佩,另一方面,则是他素来在公益慈善方面多有作为,从而更受人们的推崇。但这并不是说他就从此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只可接受四面八方的顶礼膜拜,其他任何可疑或出格的言行均可不受指责。事实上,从“中国人都是该管的”,到力挺菲律宾警察等言论之所以引起广泛质疑,恰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确超出了大多数公众接受与认知的底线。而事后他也为此做出澄清道歉。说明了明星也是人,也会有“走板”的时候。过而能改,则无伤大雅。
至于涉嫌“诈捐”,的确是很糗的事情。发生在成龙身上,则更让人不可思议。但其中的疑团明摆着:成龙一年半以前公开承诺用《大兵小将》的票房捐建北川中学,如今学校建起来了,却没有看到他拿出分文。理由是票房并未结清,依据业内规则大约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拿到手。那么,早知如此的成龙为何要吊足各方的胃口,为何不等方便兑现时再捐,更为何迫不及待地利用北川千名学生当道具,用破了吉尼斯纪录的巨幅国旗大造声势,赚足眼球,使一场爱心尚未实现便掺进众多炒作的元素?而他的“票房未结”的理由也很牵强,以成龙的名望地位,捐出票房既承诺于前,影片发行紧随其后,《大兵小将》又早于今年初公映完毕,总票房1.53亿的数据都公开发布了,难道他和相关合作方不能特事特办,却宁要冒着受捐校方失望与公众指责的风险,一拖再拖吗?事实既成,而疏心承诺与急于作秀的嫌疑毕显,成龙所谓“天在看”的辨解显然苍白无力,仍难服众。
通常来讲,任何慈善行为理所当然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成龙被质疑的根源,其实不完全在于他的捐款数额多少及其是否到位,而更在于他的爱心中应有的诚意是否经得起深入推敲和检验。因为这里面所必然传递出的一种公共价值导向,是威力无穷的。一旦掺进杂质,则对社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成龙过去为社会所付出的一系列爱心之举,社会也回报了他极高的荣誉。被国家授予“慈善之星”,包括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都请他当形象代言人,这既是对他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无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众对成龙某些方面的瑕疵提出批评,实乃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爱护,他有责任和义务客观面对。
但实际情况似乎是,成龙每逢面对公众几乎一边倒的质疑声音,要么漠视,要么嘴硬,缺少一个谦虚求实的态度。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其实内地娱乐圈以及包括政界、商界、文化界等在内的各类名人,“不认错”的风气由来已久,折射出的是一种狭隘与肤浅境界。但叱咤国际影坛多年、更多地受到东西方文化洗礼的成龙有必要落此俗套吗?答案或许就装在他自己的心里。
还是回到“诈捐门”问题中来。成龙最新给出的答复颇有内地艺人总爱挂在嘴边的“清者自清”的风格。一些力挺成龙的粉丝也时常拿成龙曾经做过的慈善之举说事,并特别指出成龙在国内几次地震赈灾中个人捐款是最多的,认为相比他的“大节”而言,小不遂愿无可指责。包括“内地首善”陈光标在内,也持有“慈善作秀同样值得提倡”的观点。这些,当然有一定道理。不过这让我想起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另一位“大手笔”的老先生——内地著名画家范曾,范老两次分别以个人名义各捐出1000万,合计2000万元,其实在此前后他还有其他几十、数百万元不等的公益捐献之举。从公开资料来看,范曾在几场地震中的捐款其实远远超过成龙。然而范先生除了捐款之时偶有媒体提及之外,在此话题中再无声息,更无“我心里时刻装着同胞”或者“人在做,天在看”之类的高调。如是观之,范老比之成龙先生的伯仲差距,不是显而易见吗?成龙何不三思!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46b1d56283a467e2e6113a27.jpg
娱乐博文精选,欢迎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