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降价说”忽悠谁呢?
(2010-08-20 11:12:57)
标签:
票价院线任达华广电总局冯小纲香港娱乐 |
分类: 散漫集 |
朱方清
关于 电影 分级制的不休讨论暂时可以停止了,主管部门高级官员明确表示中国目前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不过此场讨论也有所“偏得”,那就是官员表示要设法降低电影票价。(8月20日《新京报》)
相关官员说,对于目前电影和演出票价高的问题,今后政府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有院线多安排一些公益场次,培养一些校园院线、青少年院线、艺术院线等等,采取这方面的措施来降低票价。同时将会鼓励城市建演出场地,对公益性、主旋律的演出实行税收减免并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降低演出成本。对于场租问题,亦会调控剧场的收费标准。同时借鉴电影院线推出演出院线,一台好的节目将可以巡演,在实现低票价的过程中也能增加收入。
今年6月份,香港影星任达华炮轰“内地影院票价太贵”。任达华指在北京、上海等地看一场电影要七八十元人民币,在香港看场电影大约要五六十港元,而在纽约看一场电影,大约十二美元,如果与当地平均收入相比,显然北京、上海的电影票价是最贵的。任达华的上述观点未见有权威人士出来反驳,而他提供的相关数据,真让尚不富裕的内地影迷们感到寒心。
在“票价太贵”的局面下,却没有看见下调价格的迹象,倒是冯小纲导演携热片《大地震》入市之时,高调涨价,将原来最低限价抬高5块至每张35元。老冯连忙解释涨价是误读,因为那是针对院线的要求,防其虚报截留。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总是理解的。事实是《大地震》在各地票价动辄五六十,七八十元,要么总票房哪那么轻松短时间就飚升至六个多亿!
当然决定电影票价与票房的主要力量还是市场。但是正如任达华所说,观众要享受电影的乐趣还是要到电影院去欣赏才可以,可是在内地,高昂的票价把许多观众挡在了影院门外,不得不上网去看。因此电影发行公司应考虑降低票价,吸引更多观众进影院欣赏电影,这将不仅有效打击盗版,还可带动整个电影市场及影院周边经济的发展。对此种观点,冯小纲们并不否认,他也说过涨票价实是盗版猖獗给挤兑出的“无奈之举”。由此可见,导演们正走在恶性循环的路上,却又缺乏革新与超越的自动自觉。
但这回“婆婆”发话了:电影票价要“设法降低”,且计划与办法都有一揽子,影迷们岂不乐哉。只是我很担心这些都是在忽悠,或者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结果很难达至。为什么呢?想起一个例,上半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发表观点,认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普陀山每个景点门票都在40元以上,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都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他同时指出,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想必蒋先生向内地“提意见”的力度以及受重视的程度要高于任达华,但结果呢?众所周知,相关部门重视是重视了,但重视的结果是推进景点门票价格“平稳增长”。据此类推,电影票价是否能降的问题,基本可以不必指望。而现在大师们电影制作的成本(据说还有水平)又一浪高过一浪,所以继续涨价是毫不奇怪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