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安全管理费”到底谁买单?

(2010-06-03 09:17:25)
标签:

管理费

校园

学生家长

保安费

杂谈

分类: 吐鲠集

朱方清

 

中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 针对一些地方向学生和在园儿童收取“安全管理费”、“电子识别卡费”、“门卡费”、“保安费”等乱收费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严禁向学生收取安全管理费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严禁学校、幼儿园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为由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近期一些地区发生的校园凶杀恶性事件,使校园安全的地位空前上升。各地教育、公安各部门采取行动,实施学校、幼儿园安全设施升级,增配安保力量,钢叉警棍、防身用辣椒水等器材物资以及专职保安员纷纷进驻中小学和幼儿园,以保障学生儿童安全。

 

只是这样一来,学校方面肯定要多花钱。那么这笔钱从哪儿来呢?无非三个途径:上级财政拨付;学校靠创收或节支自筹;向学生家长收取。但是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平衡,有的地方很可能不甘愿或真就拿不出这笔钱。一些学校和幼儿园平时变着法儿掏家长腰包,什么课桌费、取暖费、饮水费层出不穷,回头让他额外从自个儿身上“拔毛”,为孩子们搞安保,恐怕八分的不愿意。那么就只剩下向学生家长收取这一条路最为“可行”了。这不,兰州新港华侨幼儿园就迫不及待地向学生收取“安保费”,兰州市城关区物价局的答复是,此举业已获批,幼儿园每学期可向每人收取125元,属合法收费

 

发改委此次“叫停令”,相信包括兰州这家幼儿园在内的不少办学、办园单位会暗暗叫屈。费用不让收,安全还咋搞?如果他们的上级财政不管不顾,自己又确实负担不起,又不让向家长收取,那么这类学校、幼儿园降低安全投入、使保卫学生安全的那层防护网形同虚设,就将成为不可回避的现状。据中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地区尤其偏远农村的中小学,对校园安保治理只是口头喊得响,并无实质改进,其安保力量被戏称为“稻草人”,做做样子,不堪一击。

 

本来,安全也有成本,不可能从天而降。警察的装备升级,法院的安保升级,政府花钱都很爽快,而这都是作为纳税人的公众为公共安全埋过了单。同样的道理,保障孩子的安全本是义务教育的最起码要求,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当校园存在安全防护上的疏漏,当社会矛盾所导致的治安问题,统统要由学生及其家长来埋单时,这个成本意识不仅来得不合时宜,更是找错了对象。因此发改委的这道“禁令”是出台有据、合情合理的。

 

只不过在“堵”的同时,必须有“疏”,给相关方面一个出口才行。那就是必须明确校园“安全管理费”到底该由谁来买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说法和完善的措施,光是针对其中的某个点出来喊两嗓子,难免按下葫芦起了瓢。须知在巧立名目乱收费方面,咱中国的许多部门、机构具有“天才”般的本领,学校、幼儿园概莫能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