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石“不行贿”的荒诞言论!

(2009-07-10 21:35:46)
标签:

南方周末

万科

企业家

文化大师

王石

分类: 吐鲠集

作者:朱方清

中国地产界领军人物——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今日在其博客发表《我选“不行贿”这个标签》一文。文章介绍他出席《南方周末》一个活动,主办方给了三个标签选择,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登山家,一个是不行贿。王石在选择了“不行贿”标签后,内心很不舒坦,感慨道:“不行贿作为一个底线,你觉得可以做的事情、最起码的事情,反而成为你的标志符号,不行贿是一个标志,我觉得很荒诞。”王石继而发问:“是《南方周末》荒诞,王石荒诞,还是这个社会荒诞?”云云。

王石先生有点儿故弄玄虚了!首先,《南方周末》是绝不“荒诞”的,有着长期与传媒合作共赢经验的王石先生对此一定心知肚明。笔者也曾搞过多年媒体,记得当年针对名人、大人物的各种访谈等活动那是一定敷衍不得的,必须要下大力气想好点子,精心策划包装一番,不搞出点动静,搞出点彩头,以吸引受众眼球,增益广告发行,那媒体是不划算的。既然请得他来,就要把戏唱好。因此投其所好地设计问题,看似无意实则别有用心地安插情节,甚至名义上出几道难题令对方“愕然”或“露怯”,实际台底下早已心照不宣大唱双簧大捧臭脚,结果自然是彼此弹冠相庆,皆大欢喜告终。这种蒙混观众的手法如今常守在电视机前的垂髫稚子、耄耋老叟都能明了几分,谁还去较这个真呢?

譬如《南方周末》这次设计给王石的“企业家、登山家、不行贿”三个标签,单凭王石先生的曝光频率,早就将前两项如同古树盘根般深深镶刻在不知多少人的心目中了。固然王石的“不行贿”比较鲜为人知,设此标签看似突兀得很,但恰恰王石先生自己应该最清楚《南方周末》绝对没有无的放矢!为什么?看一看王石先生同篇博文里自己的高声“爆料”:“八年前,去云南参加一个企业家论坛。我上去发言,讲到万科的不行贿……”,“在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一年一次和学生讲企业伦理道德。第一次讲课的时候,当我讲到万科不行贿的时候……”,“这个主题,我不仅仅在大陆讲演,也在新加坡、香港、台湾讲演。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显然他们非常佩服,相信我不行贿……”王石先生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场合大讲特讲“不行贿”,并且还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个案”,那么,《南方周末》以“不行贿”作为“关键词”之一请王石选择,是独具匠心且恰到好处的。王石先生却表现出一脸的茫然与诧异,甚至于感觉“荒诞”,就十分让人匪夷所思,觉得他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倒颇有几分荒诞不经了。

而结合“不行贿”的话题本身稍加分析,王石先生的“荒诞”就愈加彰显。其一,既然自己认定“不行贿”乃“一个底线”、“可以做的事情、最起码的事情”,并且“不行贿反而成为你的标志符号”自己都“觉得很荒诞”;那你自己真的做到就好了,为何还四处张扬乐此不疲,硬要早早就主动而执着地给自己贴上“不行贿”的“标签”呢?岂不是自寻“荒诞”?其二,王石先生代表自己企业单方面宣布“不行贿”就能成为事实吗?长期自诩“一言九鼎”的“文化大师”余秋雨还搞出个“诈捐门”呢!而刚刚落马的前深圳市长许宗衡曾经面对全市人民许下的“为政之道,惟有三事:曰清,曰民,曰勤,我将始终做到廉以律身,干净干事”的诺言又何其掷地有声!我辈被“豪言”蒙怕了,又无权“网上查账”,因此王石先生的“不行贿”暂时不能推断为无,亦不可结论为有,只好权当“疑似案例”留待进一步观察,也请王石先生不要急于表白或发布。其三,王石先生最后还质问“是这个社会荒诞?”我看他问的也极其荒谬、怪诞,不大像出于他的内心——至少不是他该问的。为什么呢?你想啊,又是企业家,又是登山家,现在又半推半就地添了顶“不行贿”这么华丽动人的桂冠,社会对王石先生来说正美好得不得了,哪有“荒诞”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