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涛·评论·陈鹏小说《苏童来了》

(2019-10-29 10:56:36)
多谢陈老师襄助!!

 

 

让我们讨论一下信仰

               ——读陈鹏《苏童来了》 


2019年6月的某一天,杜上在整理旧报刊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牛皮纸信封,里面有三封纸张焦脆的信,杜上坐在客厅里打开它们,原来自己二十三年前有次参加了一场文学活动,那时的杜上还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会场就先锋文学与别人争执不下,后来就收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人约他见面,于是故事就这样在杜上的回忆中徐徐展开。

以上是陈鹏的短篇小说《苏童来了》的内容。谈及陈鹏,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对文学有着深深的敬畏与热烈的迷恋,对此,他毫不掩饰。他对先锋文学作家、作品如数家珍,熟稔于先锋文学的种种术语与叙事技巧,每每谈起,脸上挂着宗教般的虔诚与狂热。但在这份虔诚与狂热背后,是他难以遮掩的文学雄心,《苏童来了》的开头他是这样描述杜上的,“是的,我是个作家,发表过不少中短篇小说,得过一些小奖。一眨眼四十出头了,还没写出数十万言的巨著,但我坚信我能写出一部巨著。不信我们走着瞧。五十之前我还这么浑浑噩噩干脆上吊算了。”其实,我们也可以将之看作是陈鹏心声的流露。

《苏童来了》是陈鹏新近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其余的作品还有《加缪之死》、《我和马原在洞庭湖底》等。打开陈鹏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如既往的熟悉气息,有着独属陈鹏的鲜明印记。我很赞同耿占春对陈鹏的评价,他说“陈鹏的小说总是有着超额的经验、悬惑与线索,超量的意识提醒与无意识暗示,过多的情节与细节的枝蔓,如同生活自身一样充斥着超额的迷惑,也如同生活中的人一样,并非每样事态都能够被他搞清楚,并非每种印象、记忆、猜疑都能够被追究,被证实或被证伪。陈鹏并不剪除这些没有发生在故事主干上的枝枝蔓蔓,并不企图简化这些超额的视觉、知觉、想象与怀疑,他让人物保持着这些迷惑不解。”而这些特点,在《苏童来了》再次得以展示。

《苏童来了》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故事在主人公杜上时而回忆,时而现实的交织中徐徐展开,但是这些回忆片段与现实生活又衔接的自然熨帖,不至于让读者跳脱出去,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叙事技巧的娴熟把控,同时,作品精于悬念的设置,以及恰当的节奏调整,让我们在作者赫拉巴尔式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屏息凝神,沉迷其中。陈鹏是少见的能将作品始终充溢着淋漓元气的作家,整个作品一以贯之,汹涌酣畅,但又注意细节与气氛的营造,譬如他在文中这样写道,“1995年的夏天哪有现在这么热,街边的法国梧桐绿的像火,金色老房子底层的小店铺、小酒吧塞满客人,鸽群疾飞,阳光撒在亮闪闪的柏油路面上,穿裙子的姑娘一个比一个优雅,微风中有各种香味:玫瑰花香,豆花米线的浓香,香粉和啤酒混淆的暗香,让人迷醉。”这样的段落实在是美妙。

《苏童来了》,一个有趣到甚至有些调侃的题目,苏童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在这篇小说里只是一个符号,苏童来了,苏童何时来?变成了杜上与郭婳婳继续联系的藉由。陈鹏在这部作品中,以小说的形式探讨文学的意义,此时的文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了,因为它上升到了信仰的层面,陈鹏探讨了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对杜上而言,对从大学就热衷于创作先锋小说的杜上而言,文学是什么呢?文学是他致力于写出一批比牛逼作家更牛逼的小说的目标。当给他写信的郭婳婳问他是否有信仰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么多年来,他对文学的追求与坚守早日融入了他的血液,变成了一种信仰般的存在。通过与杜上少有的几次闲谈,郭婳婳发现,在杜上的身上有着文学的力量,一股强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他被文学所改变,也愿意为了文学付出一切,而一个这样的杜上也就拥有了感染别人的强大力量。面对郭婳婳,杜上那时还年轻,尚不懂人间微妙的情绪,更缺乏在复杂世界中游刃有余的能力,他懵懂鲁莽。她是谁?她就这样突然地进入了杜上的世界,并且竟然喜欢文学,还三番五次的让杜上告知他“苏童”讲座的时间。

对郭婳婳而言,文学是什么呢?在郭婳婳的身上有许许多多令人费解的地方,明明他的爸爸生活在她身边,为何她却编织爸爸已死的谎言?作者对他们父女隐约的描述又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去进行一种天马行空搬又自成逻辑的推断,但是即使明了真相也是无意义的。我们从作者闪烁的片段描述中我们已然清晰她不堪的难以忍受的生存境地,“在这个世界上,女性常常比男性更无奈,更艰难。”这是文中“苏童”讲出的话,何尝不是郭婳婳的真实写照。所以,当她遇上文学的时候,文学就成了可以拯救她,让她继续鼓起勇气生活下去的希望,文学也就变成了他的信仰。

文学真的能拯救郭婳婳吗?郭婳婳最终是自杀了,她不是死于文学,而是死于试图在以文学为信仰的途中,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尊严让她无法再支撑下去,于是她选择了死去。当她的爸爸以一种无耻的方式对待她,她可以忍受,但当被杜上发现,当她写信告诉他请他保守秘密并迫切等他回信时,我们可以看到她近乎哀求的眼神。杜上没有回信,或许杜上自己都搞不清楚是否应该回信,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面对,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无动于衷的杜上,让郭婳婳隐约看到的生活亮光又熄灭了。是的,郭婳婳是生活中的失意孤独者,她在黑暗泥沼中看到了一束光,这束光是文学,但又在同样是以文学为信仰的杜上有意、无意的沉默回应下无法坚持,选择了生命的自我终结。作为作者的陈鹏对郭婳婳充满了深切的体恤与爱惜,他让杜上二十三年之后莫名其妙地跑到郭婳婳当年居住的地方去,去干什么呢?物是人非,只是觉得应该去,但是又无能为力,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此刻,对杜上而言,文学是什么?文学依然是那份坚定的信仰吗?尤其是当杜上莫名其妙将自己新出版的作品交给小商店老板时,我难以回答。

在《苏童来了》中,陈鹏将自身的许多经验投射到杜上身上,让熟悉陈鹏的人难以辨别他与杜上之间的区别。与文中的杜上一样,陈鹏对先锋文学同样的坚持与坚守,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这份执着尤其可贵。我始终认为,我们不仅要大力弘扬现实主义创作,同时也要注重以先锋主义为代表的文学写作,在我看来,先锋主义应该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展示出来的思想高度与冒险精神,它不应该循规蹈矩,但是要向传统汲取力量,它可以无畏冒犯,但也绝不是为了所谓的先锋也先锋,同时,必须要有一种生猛之气。陈鹏的作品便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所以,我认为陈鹏的作品是优秀的,他的先锋式写作是有价值的,并且他也会创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作品。

发自我的iPho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