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云南省作协“百家文学奖” 获奖感言
(2013-06-20 14:51:05)首先非常感谢省作协把这个奖颁给我!我始终是云南文坛的小字辈,能够得到众多前辈们的扶掖、褒奖,总是诚惶诚恐、十分感动!
我经常追问,写作对我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小说写作?
文学似有太多关口,无限可能,十多年的坚持让我领教的绝非一马平川,而是数不清的变数、妥协和艰难。小说这门技艺就与众多艺术门类有着天壤之别,它为每一次写作,每一个题材都提出了全新的你必须全力以赴的难度;换言之,每一个小说写作的经验都无法复制,每一次整装待发对写作者而言都是“新的”,它太需要专注、勇气和想象力了,尤其在纷乱扰攘、诱惑遍地的当下,大家言必称职位、收入、房价,曾经显赫的小说写作业已退抵边缘,小说家们常被视为怪物,小说作品被讥为要么复制故事,要么“远离众生”;小说还有必要存在吗?还有必要和遍地的影视叫板吗?难道我们还需要你那点“讲故事”的伎俩吗?
但答案永远自明--小说不仅仅是故事,如果人类的灵魂永远先于现实,那小说写作就是伴随人类灵魂的那个孤独的乐手,尽管早就韶华不再,却一直默默坚守在幽暗深邃的生活一角默默凝望,吟唱不止;他是我们的守望者与抚慰者,绝非复述什么旅途见闻的说书人。为此,我们有理由坚持--既为了审视那些孤寂、疼痛和挣扎的灵魂,更为了告慰、反省、救治我们自己。
坚持是其一,表达是其二。我总希望在小说写作中尽可能写点不太一样的东西,比如天马行空,比如交错并置。这似乎是技术活,却也最能代表内容特质和写作者的世界观。我常想,观众早就习惯了电影电视的交叉叙事,小说干嘛不用或我干嘛不能试试?这么试来试去、坚持不休的结果是,我越来越钟情于让写作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自由和情节碰撞的意外之喜,也越来越觉得,某种程度上的“实验快感”带给了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并不夸张地说,我似乎借此找到了窥伺现实的窗口。
云南是奇异之境,这片大地一直无私地交给我们爱与滋养,让我们这一代写作者(70后)始终以前辈的战绩而自勉,以故土的馈赠而感恩;很不幸,我长期坚持的写作领域一直围绕真实的昆明,是不折扣的都市题材,这似乎与不少老师(比如鲁院老师)所期待的少数民族题材相去甚远;但,城市生活才是我的生活,我只能忠实地书写我的城市或藉由我的生活赋予的各种可能;昆明原本就是“云南”的题中之义,若能好好写它,不也挺好的吗?
再次感谢云南省作协,感谢《百家》!这两年来,各位前辈对我的帮助关心实在令我这个业余写作者感动!这次获奖,再次让我看到自己的诸多欠缺与不足;总之,写作之路还很长,我们这些已不再年轻的家伙,还当勉力不止,力争写出无愧自己,无愧时代,无愧云南的佳作。
谢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