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足选帅足协程序标准 |
分类: 关注中足 |
选帅之人谁来选?
因为国足铩羽,国人对谁将成为朱广沪接任者的关注已经超过了正在如火如茶进行着的亚洲杯。
谢亚龙告诉我们:选帅需按一定程序进行,而启动选帅程序之前,需要先就换教练与否、换哪个国家的教练等问题形成一个初步的方案报给总局,国家队何时组建、教练组的组成等问题要等总局给出一个方向性的指示后再做定夺。
从谢主席的这些话语中,我们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身为中国足协最高领导的谢主席心目当中,总局的首肯远胜过中国足球本身的需要。
难怪伴随着每一级国家队主教练的人事更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与黑幕漫天飞舞,就连确定选帅人选、制定选帅标准的足协掌门人自己的来路都是那样蹊跷,又怎么能指望这些唯上重于唯实的足协大员带领中足持续地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行?要知道,在体育总局那里,从来没有取得过什么值得夸耀的突出成绩的中国足球,充其量只是众多弱势项目之一。不要说体总本身也承受着一个接一个的某某赛会夺金争光计划的压力,根本不可能拿出主要精力用于中国足球这样因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突破、因而注定投入大产出少的弱势项目——很多省份不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直到全运会年才临时拼凑一个草台班子勉强出战的吗?更何况,体总官员大多选拔自那些强势项目,对于中国足球的了解真就未必强过那些资深球迷,就算对发展中国足球抱有想法,也未必能够提出实质性建议。所以,中足要提高,还要靠自己。
虽然在中国足球圈里摸爬滚打的教练和球员与足球发达国家的专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他们对中国足球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不会将“换哪个国家的教练”当成为选帅的重要前提。如果中国女排也准备选择洋帅,袁伟民会将选帅范围限定到某个国家吗?当然不会。只有外行领导的中国足球圈才会出现这样的冷幽默。
所以,当我们因为50万美元难以请到好教练而发愁时,我们更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知道什么样的教练才是好教练?如果我们把好教练的定义界定为已取得过比较显赫战绩的功勋教练,50万美元当然有点少。因为,教练的年薪与他们已经取得的战绩成正比。虽然价廉未必低能,但名帅必然不会价廉。所以,执教日本期间年薪只有57万美元的特鲁西埃把日本带入到世界杯16强之后,给我们的最低报价已经抬高到70万美元以上;所以,执教韩国与澳大利亚均取得不俗战绩的希丁克的身价已经被哄抬为我们难以想象的天价。
当然,我们也曾经拥有过价廉物美型的克劳琛,他带领的国青队在荷兰世青赛上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但是,因为掌门人的更迭,巴特基辛根已经彻底退出了中国足球奥运争光计划。
古人叹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送给我们的中国足协尤为贴切。
如何来选定选帅之人?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来甄选新帅?解答这个问题,远比选定何人出任国足新帅更为重要。而只有按照公开、公正的程序先选拔出合格的足协掌门人,我们才能够对上述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否则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仍然按照第一看价位、第二看资历、第三看年龄的标准来进行选帅,那个时候,我们选拨出来的很有可能又是一个新的阿里汉。
所以,在启动选帅程序之前,我们有必要大声地问一句:
选帅之人谁来选?
前一篇:国足亚洲杯反思之中乌战四大疑问手
后一篇:伊拉克胜在何处?白衣、血性皆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