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的产生

(2008-02-05 10:12:19)
标签:

教育

分类: 英语教学文摘
  会话含义的产生

格赖斯指出,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并不是由一些互不联系的话语组成,而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在交谈中谈话双方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例如谈话双方应把自己所说的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若答非所问,互不连贯,漫无边际地扯开去,谈话就无法进行。格赖斯将这一交谈双方必须互相配合、共同信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Grice1975):

1)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要有关联,即话语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要清楚明白。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明扼要;

  d)井井有条。

显而易见,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谁也不会像遵守法律或交通规则那样去严格遵守这些准则。例如,交谈中一方说谎,另一方上当受骗的情况,正是说话者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而听话者却没有觉察到并误以为说话者还一直在遵守合作原则所造成的。又如,说话者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者会觉察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仍然是合作的。这样,听话者便会根据交际语境所提供的线索,越过说话者话语的表面意义去分析、推测和领会其深层意义,即说话者的会话含义。换言之,会话含义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说话者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实则是利用了这个准则);二是听话者对此有所意识,并基于相信说话者是遵守合作原则的这一信念(因为没有理由认为说话人不想合作),根据各项条件对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推导。

下面我们就合作原则各项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的情况,通过实例来进行一些介绍:

1)对质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例如:A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ail the exam

      BI'll eat my hat

上例中B的话语显然是违反了质的准则,即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帽子”是无法吃的。但基于B在总体上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其会话含义可推导为:我决不会在这次考试中失败的。语言中使用的反语(irony)、隐喻(metaphor)、缓叙(meiosis)、反诘疑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等修辞手段表达的话语常常属于这一类违反质准则的情况。

2)对量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例如:ADo you know when John left the pub last night

      BEleven o'clockAnd he went to Mary's apartmentinstead of his own

根据量的准则,说话的话语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上例对话中,作为对A的回答,一般情况下“Eleven o'clock.”已基本够了。然而B却加了后面一句,提供了似乎毫无必要的信息,有意地违反了量的准则,其会话含义可推导为:B要告诉A,约翰和玛利的关系非同一般。

3)对关系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例如:ADid you enjoy the play

      BWellI thought the icecreams they sold in the 

         interval were quite good

上例中B的应答似乎与A的所问毫无关系,即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然而如果A认为B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就会当即推导出B的会话含义是:这个剧糟糕极了。

4)对方式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例如:AWhat did your sister buy at Sears yesterday

      BShe bought a red dressshe bought a green dress

         and she bought a blue dress

B的回答不断地重复同一句型,有意违反方式准则中的“简明扼要”准则,从而使话语产生这样的会话含义:我的姐姐老爱买衣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