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组设计也称平衡设计,是对不同的组,以不同的顺序,轮流施加不同的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即将不同的实验处理轮流地施予各组,根据每个处理的总和效果来确定实验处理的效应。这种实验设计的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被试组的差异,二是为了平衡实验顺序效应。模式为:
被试组1:X1
O1
X2
O2
被试组2:X2
O3
X1
O4
轮组设计的特点是:实验组可以为不等组,当然如果是等组则更好;每个组都接受了不同的实验处理(X1、X2),都是实验组;每个组中实验处理的施加顺序不同,第一组先引入X1,再引入X2,第二组先引入X2,再引入Xl;结果是将两组中实验处理l(X1)和实验处理2(X2)的效应分别相加,然后再对两种实验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两个实验处理的轮组设计结果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被试组1:
X1
O1
X2
O2
被试组2:
X2
O3
X1
O4
结果:X1的总效应(O1+O4
)
与
X2的总效应 ( O2+ O3)
轮组设计的实例:对幼儿用动手法和不动手法进行常识教学,来探讨究竟用动手法教学好,还是用不动手法教学好,设计两个课程内容:一为《认识磁铁》,二为《认识水》,分别随机选择两组中班幼儿,第一组中班幼儿先用动手法学习《认识磁铁》,再用不动手法学习《认识水》;第二组中班幼儿先用不动手法学习《认识磁铁》,再用动手法学习《认识水》。这里要比较的是两种学习方法的效果:X1——动手法学习、X2不动手法学习,而把学习材料看成是等价的。
轮组设计较适合于自然情境下的实验,无需为配置等组而打乱班级,并可通过对实验处理的轮换达到某种均衡,由于是对实验处理总和效应进行比较,在平衡配置过程中很多无关因素被互相抵消了。另外,轮组设计对分组的要求和对无关变量控制的要求都比等组设计低,易于操作。但轮组设计周期较长,被试反复测试可能产生多重处理的干扰。
当实验中使用相等组时,轮组实验设计能比较好地控制额外变量,可看成是真实验设计;当实验组不相等时,额外变量没有被严格地控制,可看作是准实验设计,而且可被看作是比较好的准实验设计方法。
轮组方法的主要用意还是为了平衡时间顺序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