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儿生女一样,养儿育女不同

(2008-08-06 16:59:33)
标签:

生男生女

育儿

分类: 生命感悟

     最近一年,身边有5位朋友接连生了二胎。其中1位已有女儿,盼着生个儿子,不料又生了女儿;3位头胎是男孩,想要个千金,没想到偏偏又生了儿子;只有1位头胎是男孩,二胎又生了女孩(但这两个孩子还是同父异母),由此可见,在生儿生女方面,要做到称心如意,还真没那么容易。

     灿妈身处的广东,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还很普遍。每年例行的家族祭祖仪式等活动,让没有儿子的人自惭形秽,所以不少夫妇不生儿子誓不罢休。曾听说过头胎生女孩子的,会花重金购买一种秘密配方,这个配方是保生儿子的,据说很有奇效。秘方内容不得而知,但是那些如愿以偿生了儿子的人眉飞色舞的样子,又让你不得不将信将疑。

生儿生女一样,养儿育女不同

                     竞走                                     跨栏

     

     根据现代科学对于生命孕育过程的了解,生儿生女是有一些客观因素的。

     早在05年,灿妈有一次逛超市,发现有一本关于生男生女的指南,就信手买来。书中分析了染色体X、Y在不同环境下存在的概率,并分别列举了生男生女的有利条件。记得有一条是:受孕时间在排卵周期的前半部分,生男孩的机率高。当BB计划列上日程后,我们顺利有了灿灿。后来把这本书赠送给了一位朋友,他最后却生了女儿。可见书中的原则是一回事,实际生命的孕育复杂得多,奥妙得多。

生儿生女一样,养儿育女不同

                       骑马                                冠军招手

   

     在生男生女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无论儿子女儿,都是命运最珍贵的恩赐,只要想想那些根本无法生育的人,相信你会理解这一点。但是老公希望生个儿子。两人的想法取交集,是倾向于要个男孩子的。

     怀孕时,有人观察我的肚形说是儿子,有人判断我的胎动说是女儿,反正孩子的性别在受孕的那一刻就无法改变了,为了将来老公不至于失望,我们采取了降低期望值这一招:即给准爸爸灌输思想:怀的很可能是个女孩,让他早做好思想准备。这一招果然见效,以至于灿灿从产房出来的前一刻,灿爸满脑子浮现得都是女儿的形象呢!而我做过一次胎梦,也梦到孩子是一个大眼睛长头发的漂亮女儿。当医生第一次把灿灿抱到面前,我的意识中根本无所谓男孩女孩,只要我的宝宝平安健康,不少胳膊不少腿,我就心满意足了!后来才明白她的本意是按医院的常规让你辨认男女的。

 生儿生女一样,养儿育女不同

                      喜欢探索                             一路小跑

    

     在赞成男女平等的同时,我还特别希望阐明一个观点:在儿子和女儿的养育方式和方法上,应该有本质的区别。

     相信很多现代女性,从小父母都会鼓励我们说:好好读书,你不比男孩子差。然而,与男人竞争乃至对立,这是女人实现幸福完美生活的途径吗?

     灿妈从小在一种男女平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一直认为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方面,女人完全可以比男人毫不逊色。这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学生时代,以及毕业后的工作中。然而,临近结婚,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为一个妻子,在家庭生活技能方面的欠缺。俗话说:一个理想的太太,能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在举行婚礼后,最想拥有的技能是精湛的厨艺。为此,还一度想报个厨师培训班呢!等有孩子后,在男人和女人天生的分工方面体会就更加深刻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离不开一位充满爱心和有奉献精神的母亲,而我们读了那么多年书,受过全面的高等教育,却唯独没有一门课教你如何做一位贤妻良母。

     在灿灿还没出生前,猜想着他的性别,心想无论男孩女孩,都希望他能够自信、坚强和乐观,将来能做自己喜欢做并且擅长做的事情。如果是儿子,希望他更多地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以及责任心和宽广的胸怀;如果是女儿,则希望她更多地具有善良美好的性情,宽容的心和持家的技能。这并非重男轻女,而是基于男女天生的客观差异,以及人类社会性别分工的考虑。

     那种一味高喊男女平等的口号,忽视男女差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将来的人生并产生不了积极的影响。相反可能导致他们不适应未来的人生角色,进而生出无尽的烦恼和纠纷。

     对于男孩女孩养育方式和方法的不同,灿妈还只是一知半解,最近正在读的几本书籍《斯波克育儿经》、《男孩穷着养女孩子富着养》、《养育儿子》,都从理论和实践,从生物科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男孩女孩天生的差别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区别对待,有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