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黄桃飘香
标签:
黄桃奉贤邮资机宣传戳八一三光明邮局杂谈 |
分类: 闻锺记邮 |

邢台风景·七里河畔
聞鍾記郵(5450)奉贤黄桃飘香
今年的八月十三日,本家老师从奉贤光明邮局寄给我一枚牡丹图60分普资明信片,明信片上加贴了一枚0.20元邮资的“奉贤黄桃”邮资机宣传戳签条做补资。看着邮资机戳上的黄桃,想起了前段时间曾经风靡一时的“黄桃罐头”了。至于这阵风是如何刮起来的不得而知,依照国人都喜欢凑热闹的性格,我也毫不犹豫买了两罐,不,抢了两罐,就是好吃。
看了本家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查了资料,这才知道,黄桃的主产地就在华北、华东、东北,奉贤就在华东。在上海南部的奉贤沃土上,良渚文化的遗址见证着先民的繁衍生息,抗敌御侮的英魂守护着家园的安宁,甘甜饱满的黄桃滋养着世代生民。当《奉贤黄桃》邮资机宣传戳在光明邮局的柜台落下印记,那枚小小的印记便串联起“八一三”的历史记忆、黄桃产业的蓬勃生机与邮政事业的文化使命,成为奉贤地域精神的鲜活载体。
奉贤的土壤与气候,孕育出独树一帜的黄桃珍品。这种被古人称为“金桃”的仙果,在奉贤历经千年培育,于近现代实现品质的飞跃。20世纪70年代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针对奉贤黄桃特性开展育种改良,将水蜜桃的多汁与黄桃的香甜完美融合;90年代的六大栽培技术革新,更让奉贤黄桃形成“果大、味甜、汁多、色黄、香浓”的鲜明特质
。如今,以“锦香、锦园、锦绣、锦花”为主的优质品种,使奉贤黄桃的鲜果供应期长达100天以上,从6月中下旬延续至9月上旬。
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奉贤黄桃承载的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1997年青村镇获评“中国黄桃之乡”,2010年成为世博特供果品,2015年跻身“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50强”,诸多荣誉背后是2万亩种植基地、超亿元年产值的产业规模支撑
。从田间枝头的悉心培育到黄桃文创的创新开发,从黄桃节的文化传播到电商平台的远销四方,这枚金黄的果实已成为奉贤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象征。
在奉贤黄桃产业与红色记忆之间,奉贤邮政以邮资机宣传戳搭建起跨越时空的桥梁。作为奉贤邮政服务的重要网点,光明邮局延续着上海邮政百余年的历史脉络,从1878年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在上海诞生,到抗战时期邮政人在炮火中坚守通信使命,上海邮政始终兼具服务民生与传承文化的双重价值
。这份传统在光明邮局得到延续,尤其体现在《奉贤黄桃》邮资机宣传戳的启用中。
2025年启用日期的选择深意尤存,正是“八一三事变”的纪念日。这枚仅在当日使用的邮戳,将黄桃的鲜活形象与历史纪念日紧密绑定,使每一封经此寄出的邮件都成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对集邮爱好者而言,它是值得珍藏的地域文化印记;对普通民众来说,它是唤起历史记忆、认知地方特产的窗口;对远方收件人而言,它则是来自奉贤的双重馈赠——既有桃香的隐喻,更有精神的传承。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发动大规模进攻,淞沪会战的烽火熊熊燃起,史称“八一三事变”。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激战中,奉贤虽处上海外围,却成为日军登陆侵扰的重要目标与中国军队抵抗的前沿阵地。当年11月,日军企图从杭州湾沿岸登陆,奉贤柘林漴缺的海滩成为抗敌的关键防线。黄埔军校第五期的营长王子隆,率部在此构筑工事、严密布防。当敌军借夜雾偷袭时,已奉命调防的他毅然率军杀回阵地,在殊死拼杀中击退敌人多轮进攻,最终因重伤不治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
。
这场烽火中的抗争,不仅定格了王子隆这样的英雄群像,更融入了奉贤的精神血脉。从曙光中学里李主一以办学为掩护建立的奉贤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到沈志昂“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家书誓言,“八一三”事变引发的全民抗战热潮,在奉贤大地上催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这些历史记忆如同柘林镇那株千年古银杏,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成为今日奉贤砥砺前行的精神根基。
从“八一三”事变的烽火抗争到黄桃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奉贤邮政的邮戳传承到全域的乡村振兴实践,奉贤的文化基因始终贯穿着“坚守与创新”的核心脉络。王子隆等先烈的坚守,是对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黄桃种植者与科研人员的坚守,是对品质追求的执着践行。光明邮局的坚守,是对邮政文化使命的代代传承。而品种改良、文创开发、邮戳创新等举措,则让这份坚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如今的奉贤,既保留着131座古桥串联的江南水乡记忆,又构建起“森林中的城市”生态格局。既传承着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又通过黄桃产业实现了生态富民。既延续着传统邮政的文化使命,又以创新形式传播地域文化。《奉贤黄桃》邮资机宣传戳在光明邮局落下的每一个印记,都是这种文化基因的浓缩——它镌刻着历史的重量,承载着产业的成果,传递着文化的温度。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奉贤的红色记忆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黄桃的香甜不会因季节交替而消散,邮政的文化使命不会因技术革新而中断。当三者通过一枚小小的邮资机宣传戳实现精神共鸣,便构成了奉贤最动人的文化图景:历史照亮未来,产业支撑发展,文化凝聚力量。这图景中,有先烈的身影,有果农的笑容,有邮政人的坚守,更有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