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戳为证杏暖绿浦

(2025-10-04 08:09:10)
标签:

全国生态日

邮资机宣传戳

桃浦

杏好有你

生态文明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邮戳为证杏暖绿浦
邢台风景·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聞鍾記郵(5444)邮戳为证  杏暖绿浦
很喜欢过夏天,因为有很多的水果吃,像桃子、西瓜、葡萄、草莓、荔枝、芒果、橙子、哈密瓜,对了,还有杏。现在伴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还有大量的南方水果,在全国各个城市的水果店中都能看到。随着存储条件的不断提高,还能吃到很多反季节的水果,相比以前,当下的生活不知提高了几个人档次,怪不得以前在食品商店中司空见惯的水果罐头,现在却是很少见到了,因为现在无论什么样的水果,都能在水果店买到新鲜的。在这些水果中,每一种水果都有背后的故事,就像甜甜蜜蜜的西瓜和哈密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子和李子,还有多子多福的葡萄,杏又代表了什么?还引申出来“杏林”“杏坛”等专用名词。
记得大夫(医生)行业有“杏林”的说法,相传与三国时期的一位医生董奉有关,当然那时候行医之人被称作“大夫”。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董奉为人看病不收诊金,还定下一个规矩,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片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二、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
杏坛与孔夫子有关,就在孔府大成殿的前边,这里是孔子社坛讲学的地方。《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如今的杏坛,建有一间四方亭,亭四周遍植杏树,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开,灿然如火。这里是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的纪念物,位居殿庭之中,重檐。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
前段时间收到了本家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是从上海桃浦寄来的,明信片上打印了一枚主题为“杏好有你——全国生态日”的邮资机宣传戳。从这枚明信片上,知道了一个新的节日。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以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提出,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大众化传播 。在上海中心城区的转型实践中,普陀区桃浦镇以“杏好有你”生态倡议为纽带,将生态保护、人文关怀与邮政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启用主题邮资机宣传戳,在全国生态日的时代语境下,镌刻出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印记。
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承载着深化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强化全民生态自觉的核心使命。选择8月15日这一日期,源于2005年大领导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已成为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与鲜明标识,为全国生态保护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设立以来,全国生态日通过主场活动、地方实践、公益传播等多元形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2023年首个生态日的公益动画传播,到2024年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全国联动,各地纷纷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生态实践,形成了“自上而下引领、自下而上践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桃浦镇立足自身转型成果,以“杏好有你”主题活动与邮资机宣传戳为载体,正是对这一时代号召的生动回应。
邮政文化历来是地域特色与时代主题的重要传播媒介,而邮资机宣传戳以其时效性与纪念性,成为记录生态实践的独特载体,将生态成果转化为可触摸、可传递的文化印记。这枚邮资机宣传戳的设计独具匠心,以爱心符号串联古杏元素与杏林精神,既呼应了古银杏保护的生态实践,又融入“治愈一人,地绿一片”的人文理念,实现了生态价值与人文关怀的视觉融合。其“启用当日有效”的稀缺性,更赋予邮戳收藏与传播价值,使每一封盖有此戳的信件都成为桃浦生态故事的流动载体。

邮戳为证杏暖绿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香能致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