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伟老师游静升

(2025-10-02 08:09:10)
标签:

静升古镇

风景日戳

灵石

王宏伟

集邮者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宏伟老师游静升
邢台风景·郭守敬纪念馆·简仪

聞鍾記郵(5442)宏伟老师游静升
8月份,王宏伟老师游走山西,从静升古镇寄给我一枚实寄封。去年宏伟老师正式退休,开始享受不工作的生活。宏伟老师可谓鼎鼎有名,前《中国集邮报》社主任记者,因为喜欢集邮而调入到报社工作,几十年间写下大量的集邮文章,还出版了自己的8本专著,都是与集邮有关的。前段时间宏伟老师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在山西静升古镇住了十余天,暂住的宾馆离《美丽中国·山西灵石静升镇》邮票的原地只有百余米,于是就寄给了我这枚实寄封。
实寄封上加贴了《美丽中国·山西灵石静升镇》邮票,用静升古镇风景日戳销邮票,信封的空白处还加盖了灵石静升邮局邮戳。虽然距这套邮票发行已经过去了12年了,但静升古镇还一直不曾去过。不过作为一名集邮者,通常还会有一个做法,就是去到某一个地方,总就会用实寄封、明信片留下“到此一游”最直接的证据。这枚实寄封也是一个“证据”。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我去过,但有了这枚实寄封,也就代表了我去过了。借用马未都先生的话“过我眼者既我所有”,一点也不见。
静升古镇在山西省中部的灵石县境内,汾河支流静升河穿境而过,河畔坐落着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古镇。静升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首批特色小镇,这里不仅是晋商文化版图中极具代表性的节点,更是北方传统聚落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以“一镇藏晋韵,一院见天下”的独特气质,将明清时期的商业繁华、家族荣光与乡土智慧熔铸于街巷院落之间,成为解码山西地域文化基因的重要样本。其实不能说没去过灵石,因为晋中最著名的王家大院就在灵石,很多年之前去过一次。
静升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这一带为晋国疆域,因地处汾河与静升河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逐渐形成小型聚落,成为周边物资集散的初级节点。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正式置县灵石,静升作为县内重要村落,开始在官方典籍中留下记载,其“静升”之名,取“静水流深、升平安宁”之意,暗含着古人对这片土地的期许。真正奠定静升古镇地位的,是明清两代晋商的崛起,山西商人凭借“走西口”的坚韧,在盐、茶、布、票号等领域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网络,静升王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王氏族人从农耕起家,逐步涉足杂货、盐业、茶叶贸易,至清代中期,已发展为横跨欧亚的商业集团,甚至将分号开设至俄罗斯恰克图,成为晋商“外贸派”的代表。
王氏家族主导了静升古镇的大规模扩建,依托静升河的自然走向,规划街巷格局。以家族祠堂为核心,构建“九沟八堡十八巷”的防御性聚落体系。同时兴建宅院、文庙、戏台、商铺等公共与私人建筑,使静升从一个普通村落,蜕变为“街衢规整、院落参差、商贾云集”的晋商名镇。据清代《灵石县志》记载,鼎盛时期的静升古镇,仅字号商铺便有百余座,每日往来的驼队、马帮络绎不绝,“白日里车水马龙,夜晚间灯火通明”,成为汾河流域的商业重镇之一。静升古镇的建筑,是“天人合一”理念与晋商实用主义精神的完美融合。其整体布局以“山水为脉、街巷为骨、院落为魂”,既遵循传统风水学说,又兼顾防御安全与生活便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聚落形态。
古镇的街巷体系以静升河为中轴线,呈“东西延伸、南北错落”的格局。所谓“九沟八堡十八巷”,并非单纯的数字罗列,而是对古镇空间结构的精准概括:“九沟”指贯穿古镇的九条自然冲沟,既是排水通道,也是天然的防火隔离带;“八堡”是分布于街巷节点的防御性堡寨,如“恒贞堡”“拱极堡”等,堡墙高约5米,设有瞭望口与城门,可在战乱时期保护居民安全;“十八巷”则是连接各院落与商铺的主要通道,宽窄不一,宽者可容车马通行,窄者仅容两人并行,街巷两侧的青砖灰瓦相互呼应,墙面斑驳的痕迹记录着岁月的流转。
更令人叹服的是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砖雕、木雕、石雕。砖雕多分布于影壁、山墙、门楣之上,如红门堡影壁上的“三星高照”“四季平安”图案,线条细腻,层次分明;木雕则见于门窗、梁枋、雀替,高家崖院中的“百鸟朝凤”“松鹤延年”木雕,采用透雕、浮雕技法,鸟兽形态栩栩如生;石雕则以柱础、门墩、栏杆为载体,崇宁堡的“龙纹柱础”,将龙的威严与石的厚重完美融合,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这些雕刻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王氏家族的价值观——“耕读传家”“诚信经商”的理念,通过图案与文字的形式,融入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除王家大院外,静升古镇还留存有数十座明清古民居,如“天锡堂”“中和堂”等。这些民居虽规模不及王家大院,却同样展现了晋商民居的共性特征:院落紧凑,采光充足;墙体厚重,冬暖夏凉;门窗设计注重隐私,外窗小而内窗大;院内多设有“天井”,既便于采光通风,又有“四水归堂”的招财寓意。这些民居共同构成了古镇的“建筑肌理”,见证了晋商家族的日常生活。静升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建筑的恢弘,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晋商精神的“活化石”,也是王氏家族文化的“博物馆”,两者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古镇的精神内核。
静升古镇,是灵石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以千年的历史为根,以晋商的精神为魂,以精美的建筑为形,将北方传统聚落的营造智慧、晋商文化的商业伦理与家族文化的人文精神熔铸于一体,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的典范。如今的静升古镇,已不再是“孤立的历史遗迹”,而是与周边村落融为一体的“文化生活社区”。清晨,古镇的街巷中传来村民的脚步声;午后,游客与村民在古戏台前闲聊;夜晚,古镇的灯光点亮,古建筑在夜色中更显静谧——这种“古今交融”的生活场景,正是静升古镇当代价值的最好体现。
现在正是国庆假期,想必去灵石的人一定很多。只是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像宏伟老师那样,用实寄封和邮戳,记录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静升的景、静升的邮戳、静升的邮票,多好的流量包。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少地方想而不得。就像我i居住的小城,这30来年,一直行走在申请发行邮票的路上,但总是爱而不得。不曾想这几年,中国与丹麦联合发行的《古代天文仪器》邮票上,出现了郭守敬发明的简仪。中国与墨西哥联合发行的《古代天文建筑》邮票上,出现了郭守敬建造的观星台。这两种邮票虽然都与郭守敬有关,但简仪在南京紫金山,观星台在登封。

宏伟老师游静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